歸無咎回到洞府之後,細閱瀛水上真所留玉簡。然後對黃采薇、雲歸海留下一番交代。複又化作一道清光,往山門之外遁去。
歸無咎向瀛水上真請教的兩個問題,乃是行功之中經曆了那場“幻境”,除了明白空蘊念劍神通的淵源外,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兩幅畫麵。
其中之一自然是“商乙成道”。歸無咎在那幻境之中清楚的感受到,道尊大能的成道飛升之地,是一處極為豐富的寶藏。
若是曆代道尊都在本門秘境之中完成飛升壯舉。那麼時機恰當的話,歸無咎可以將觀摩此地和比試賭約相掛鉤,作為一項附加條件。
隻是沒想到此路不通。所謂的“成道地”,竟然是什麼十大秘地之首,古今以來唯有兩處暴露在人道文明的視野中。
但是回過神來細想,即便無有瀛水上真所言“根基不足的弟子觀覽反有大害,功行不得寸進”等托詞,這飛升之地,多半也是秘之不宣的。
為何?
想這本土文明,道尊大能嚐試飛升的成功率百不足一,除了極少數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頂尖人物,絕大多數道尊在決定飛升之時候不過是勉力一試罷了,誰敢必定成功?
若是嚐試飛升失敗,讓本門弟子看到身為一界頂點的大能,門中的支撐、驕傲和信念,依舊無法走通最後一步,隕落地劫力之下,這其中的消極影響,不可估量。不知要有多少弟子道心受損,甚至動搖門派根基。
因此這對於歸無咎大有裨益之事隻能稍稍擱置,以待日後有緣。唯有先處置了第二件事。
第二個給歸無咎留下深刻印象的畫麵,是那“紫氣飛濺”。
依照幻境之中的所見,最後第三、第五道尊的求道一戰,第三道尊空蘊念劍化形,元氣大傷後投入北方淵之中。那一擊破淵、“火星四濺”的場麵,卻異常的奇妙。
其中妙處,以一例喻之。
尋常生靈野獸,若是在其身上斬下一塊肉來,脫離了一身精血的循環滋養,不必多久,即活力盡失,徹底腐朽。
但道冊之中卻有記載,有一種名為“棠山蛞蝓”的異種,體型龐大,身軀千丈。即便軀體碎裂肢解成無數片,每一碎裂肌體又可以成長為一個更的蛞蝓個體,靈性自生,宛若分魂。
幻境之中所見,正與此相似。
那些紫氣火星,雖然飛濺四外,但是每一枚火星卻瞬息具備的新的“靈性”,在億萬裏之外生根發芽。
既然其中一處是雲中派積古峰。這不得不令歸無咎大感興趣。
遍觀雲中派所留這道有關紫氣迷霧的玉簡,歸無咎在其中又尋到了一條極為重要的線索,解開了心中埋藏已久的一道疑惑。
作為一家傳承數十萬載的隱宗,山門之地如此逼仄,是絕對不合常理的。不用玄上真,就是以人感應三境和元嬰後期修士的活動能力,這方圓數百裏之地,幾乎等若龍困於淵,絲毫騰挪不得身軀。
在此地住上千餘載乃至數千載,著實憋悶地很。
以此為代價,必當有非常之所得才是。
如果所得到的便是紫雲秘地包裹環繞帶來的絕對隱秘和安全,那歸無咎心中有些不以為然。
若是這一道紫雲屏障的牢靠程度,能夠擋下多位玄上真的聯手威脅,那麼毫無疑問,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是眼下看來,這一道紫氣屏障雖然對離合境以下有絕對的拒止能力,故而有把握將神庭封心田、建王朝的擴張排擠在外。
但,終究太保守了一些,不是頂尖宗門的氣魄。
而瀛水上真所留的這道玉簡,卻把這個謎題解開。
原來,在雲中派數十萬年前立派於此之時,那時的“紫氣”與今日可截然不同。
遷徙於此,開宗立派,命名雲中。乃是創派道尊所做之事。
那時的“紫霧”,可是絕非迷亂二字這麼簡單,而是一種極具侵略性的存在。
不用人感應三境,就是玄上真,在這道紫氣中呆上幾日,也要大感不自在。
至於尋常低階修士,遭那紫氣一染,立刻四肢疲軟,心神荼毒,縱被及時救治也要道基大損。
其中威能。非今日可比。
按照玉簡之中的考評,此處紫氣雲霧,以“蒼茫疏宕、彌原淹野;衝流沸漾,無物不侵。”十六個字做注。
這十六字乃是開派道尊金口玉言,可謂信而有征。
開派道尊創下基業不過五六百載,便不知所終。或許是獨自離開門派,尋找飛升道途。
到了十二玄上真同出一世的興盛時代,那十二人聯手踏入紫氣迷霧之中,終於又建下四處秘境,並以一道陣法樞紐暫時控製紫氣流布。
如此一來,雲中派立根基於此,就得通了。
隻是數十萬年來,這紫氣雲霧性格漸漸平和,傷略之意大減,唯餘迷亂之效。
能傷人的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