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變更標準,引入“綜合實力”的考量,亦在意料之中。
縹緲宗、盈法宗、甚至越衡宗之道術,講究緣法心意相合。就算道術層次完全等同,在物力經營、低階弟子的收納充實上,實不若道術工整廣大、鴻富浩繁的辰陽、藏象二宗。
在蒲方輿所傳文字之中,完道與否所占的比例占了三成;其餘神通法門的廣袤繁複占了兩成;宗門現實實力的累積,卻占了五成。
按照蒲方輿這法子,就算達成完道,以各宗現有的規模底蘊計算,辰陽劍山的人數配額達到十三至十五人,藏象宗至少達到十一人,而越衡、縹緲至多不超過六人。
但縹緲宗等三家最頂尖的人才勢若泉湧,雖取材窄而規模狹,但最頂尖的人物數量卻未必遜於你;所謂嚴進嚴出,以質取勝。以形下之規模,限入道之名額,顯然並不合理。
但是此間隻是互訴宗旨而已,並非辯論大會。
雙方早已形同陌路,元鷹、施鳳楠諸位真君,雖然心中極不認同,卻也不會出言反駁。
蒲方輿上真退回原位,南宮掌門上前一步,占據中心。
南宮掌門淡然一笑,道:“吾等四家以為,今日之後,所謂‘五百年之會’,便將成為曆史。至於入道門徑,考得名實相契,便是水到渠成之時。”
此言一出,蒲方輿、杜明倫、辛雅安等人,一眾皆驚。
“五百年之會”就此終結?
方才越衡宗一方,分明是隱約猜出了辰陽劍山、藏象宗這一派提出的成道方案。
可是辰陽陣營卻猜錯了對方的方案。
原以為越衡、縹緲宗當是盡力盡力發揮其這一世人才鼎盛的優勢,又或者是距離完道甚近的優勢,意與辰陽劍山、原陸宗等並駕齊驅。甚至立場轉化之後,其所持的便是原先辰陽劍山之舊案,一意強調以完道否為唯一標準。
但南宮掌門所言,卻與預料之中迥異。
南宮掌門續道:“我九宗道術深湛,對於道行到了極高境界時的深淺火候、高下評判之精微,甚見功力。甚至經由一家客居妖族所提出,各宗亦認同完善的‘七步八品’之說,也是深得人心。”
賓客座上,元方聞言,微微一笑。
南宮掌門道:“隻是往時最頂尖的人物畢竟稀少。七步八品,到底隻是一門學說而已,將之奉為金科玉律,到底還有所不足。若憑之取量人物,更是人心不服。”
“今世則不然。英傑鼎盛勢如泉湧,達到往日近道最低門檻的七步之境者,竟達到了驚人的數十人之多。有這許多參照,大可以將其印鑒比對,九宗共證,成為無不認同的公共約法;甚至煉成一件有形寶物,若尺矩準繩,也不是不可。”
“自今日起,相距道境圓滿的品階高下,就不再是一門學說,而是不易之定法。”
“吾等以為,若是到了‘四步之境’,經由九宗共同執掌的至寶鑒定功行無誤,自然便獲得了入玄渾琉璃天成道的資格。”
杜明倫、辛雅安神色一對,明顯有些意外。
蒲方輿真君眉頭一皺,詫異之中更帶著一絲莫名的味道。
越衡一方所提方案,倒是新穎別致。
但這一法門……雖然公平簡練,但似乎並不符合其利益;反倒是更符合辰陽劍山的利益。
這其中有一處關竅。
待越衡、縹緲宗完道之後,其最頂尖的人物,或許有信心不輸辰陽劍山;但是論及人才之穩定,因道術特性所限,卻是注定不及。
或許數千年內人才凋零,或許如今世這般,短短百年人曠世奇才累出。
一個穩定傳承,一個波動極大,盛衰起伏,優劣不問可知。
不穩定,便會帶來風險。
因為在你極盛之時,也未必能壓得過辰陽劍山;但在你衰弱時,卻易於為人所趁。甚至最糟糕的情況,四步之內人才斷絕,近道之境青黃不接,門中鎮壓重寶亦無人能夠駕馭,那麻煩可就大了。
南宮掌門對於蒲方輿等人神色的細微變化視而不見,續道:“以上所言,是直入琉璃天成道之法,非天資絕人者不能為之;道行在五步至九步者,亦有成道門徑。”
“這一條道路,無論今日勝負誰屬,皆會對九宗敞開。近道九步堪成道;上四步者循上法。所謂四九成道。”
本來這隻是各自述說,並非辯論會、討論會。但南宮掌門這一句話落下,有若石破天驚!此間登時潮音滾滾低語不斷,將琉璃天上宛若萬載堅冰的氣象,徹底消融。
https://www.biqiuge8.com/book/45794/680129141.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