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所邀賓客與列宗遠近親疏不同,但忝為地主,卻並未有所偏待。四位天尊一齊出手點化,在琉璃天正下方中心稍稍靠外處,立刻有數十朵浮雲飄忽不定,又不曾越過極限。
玉離子、禦孤乘當先靠近,立刻便摸清端倪。隨心意指引,那雲朵可隨意采擷,化作桌、椅、台、閣等萬象,任其施為。
二人擬象一座石亭,分東西而坐。
不過,雖則相去不過數尺,且二人本來便交情極深,但此刻二人卻並未有一言一語的交流,反倒是目光投入而沉靜,在“琉璃天”和歸無咎、軒轅懷等人之間流動不定。
他二人是如此,餘人更不例外。
於是一件十分詭異的事情發生了。居四維出關、門戶大開延引賓客之後,此間人物平白多出一半;但是原先那冷寂、肅殺、沉重的味道卻並未因此消散,反倒是愈發加深了。
至於尋常盛會、大比中屢見不鮮的賭鬥勝負、臧否人物之事,更是完全絕跡,無一人有心為之。
直到諸賓客皆已入席之後,隱宗須賢天尊趕到。
他頭挽方巾,氣息與常時迥異,貌似隻是一個略顯神異的凡人。悠然上前,和東方掌門對答兩句。
須賢功行雖較九宗四位天尊遜色,但畢竟也是道境修為,地位超然。這一番對答後,那冷寂凝滯的氛圍,才為之衝淡不少。
十餘息後,須賢天尊反手輕輕一點。
那在空中尚未用盡的浮雲立刻聚攏一道,化作一座幽深巍峨、虛實不定的宮殿,相距玄渾琉璃天約莫數千裏遠近。隨著一道宛若水紋破碎的流動聲,其身影豁然不見,顯然是歸於其間了。
季蒼生聲音平淡,將驟然浮現的一絲漣漪重新蕩平,歸於冷寂:“如此,五百年之會正式開啟。還請列宗各出一人,下場主持。”
話音將落,九宗各自出得一人上前,聚成一圓。
就算不是各宗掌門,也是功行十分深湛者。
在往常的五百年之會,此時應該是直接進入比鬥環節。
但今日之會則不同,繼往開來,將立新約。雖然人人都知曉九宗分為兩大陣營,無論誰占了先手都將立下截然不同的秩序。但此事並非是做成之後再揭曉謎底,而是提前有一個申明己誌、闡述立場方略的過程。
圍成一圓的九人中,兩人踏出一步。
一是辰陽劍山蒲方輿真君。
另一位是越衡宗南宮掌門。
蒲真君環視四周一眼,這才緩聲言道:“我辰陽劍山、原陸宗、藏象宗、真曇宗、四禦門五家共議,一致認同。下一紀成道章程,宜以‘定等階法’為最善。若吾等之嫡傳占得多數,當明此契約。”
他聲音雖然迂緩,但卻字字千鈞,映徹人心。
當然,並無哪一個上來遞話,問“何謂定等階法”雲雲,也無此必要。
渺渺青天之中,隻聽蒲方輿真君續道:“靠一宗之興衰成敗,無非二途:其一者道術之惟精惟微;其二者根基之廣大堅固。”
“就道術之惟精惟微而言,以大本論,吾九宗道術,皆是曆經紀元而長存,經一界之業力不磨不壞,非俗流可堪匹敵。這一點大家層次相若,毋庸多言。至於差別無非有二,有完道、未完道之分;又有神通法門廣大深厚、規模大小之別。”
“就根基之廣大堅固而言,珍藏之多寡、物產之豐饒、重寶秘術之儲積、人才之興衰、地域之廣袤等等,不一而足,皆在度數之中。”
“吾等矚意之‘定等階法’以為,以三千年為期,核其總數,以明九宗高下品階,對應不同的成道人物限製,隨時更替。較之舊法一律限以九人,更契合隨勢消長、名實相符的道理。”
言畢,其食、中二指之上,細密劍紋不住湧出,一分為四,織成小小符書,分別投入南宮、元、薛三位掌門和施鳳楠真君掌心。
三位觀其細文,果然不出所料。
元鷹神意略覽,暗暗搖頭。還真教越衡宗縹緲宗料中了。
不著痕跡的向左瞥了一眼,藏象宗杜明倫眼觀鼻,鼻觀心,靜默處息,似乎蒲方輿上真所言的一切皆與之無關。但是毫無疑問,以厲害而論,方才這所謂的“定等階法”,定是此人力主。
辰陽劍山、原陸宗、藏象宗三家之所以走到一處,便是因為這三家在上一個世代中占據了先發之利,意圖強強聯合,將這優勢保存到下一份契約,最好在立下契約之處,就先立於不敗之地。
三家最初的方案,僅僅咬住“完道”這一個由頭便足夠。既十分簡明,又不落人口實。因辰陽、原路皆已完道,藏象宗隻差最後半步,不日可成。以此立契,三家自然是得利最大者。
但是沒想到,越衡宗、縹緲宗有超凡之傑應時而出,其本來在完道之路上隻在半途,卻不可思議的狂飆突進,最終竟有後發先至之勢,將看似至少十餘萬年才能辦完成的功業一舉做成。若依舊持原定方案,白白便宜了越衡宗和縹緲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