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道心有悔 來去無意(1 / 2)

雖曰“圓滿”,但是兩道神通正麵碰撞,還是顯露出不容置疑的“質”的差距。

杜念莎通貫解經之後,又有整體上的收獲。雖然不曾跳出從四十二部衍生出億萬變化這一路數,但是高屋建瓴處,別有一番駕馭之功——

這就是她貌似武道氣象的鋒芒。唯借助氣運加身之力,方得煉成。

而具體的神通之象,卻會化作各形各相的兵刃,一如現在所執的黑色怪劍。

以一本為樞紐,神通為器物,兩者統一,達到了尋常“神通極限”的邊界之外。

墨劍木劍相交。

那木劍上分明亦有規整圓滿之神通加持護佑,但隻聽“嗤”的一聲響,木劍立刻斷折。

此劍一折,白新禪凝練至精純無暇的神通之象立刻瓦解,以極快的速度被杜念莎的墨劍吞噬。隻微一瞬目的功夫,其神散氣消,而杜念莎的墨劍卻精簡了許多,蛻變成一根尺許長短的黑色精刺。

電光火石,穿胸而過。

白新禪一個趔趄,向後退出裏許之外,麵上赤色一漲。

杜念莎玉容之上,似乎亦有一絲淡淡的金光,一閃而逝。

這是二人獨特交戰界域中的“裏許”,其實在旁觀者看來,不過十餘丈遠近而已。

歸無咎微微一笑。

雖然尚未入場,儼然一個信步旁觀的“閑人”,獨立於戰局之外;但是迄今為止,琉璃天內外的一切人事,都在歸無咎無有遺缺的觀察之中。

或許在旁人看來,杜念莎的抉擇亦並不值得驚訝。因為拖泥帶水踟躕觀望,若未能如意,不免挫傷銳氣。不去貪戀那一線盡善盡美的可能性,而迎之以殺伐決斷之法,未必不是上策。

其實旁人難以知曉的是,杜念莎的確是有著更優解的。

生克變化推演到了極致,不單單是神通之間的相克有解;就連氣機之消長、消殺、生滅亦有解。這也是道術相須之理的極致體現。

換言之,旁人想象之中“就算神通道術完全克製,將圓滿境對手法力徹底驅散煉化,依舊消耗不淺”其實並不完全正確;若是到了最深湛的那一步,最後法力消殺的臨門一關,消耗之多少,依舊有推敲餘地。

如今藏象宗神通,大的門徑皆在杜念莎掌握之中,每一道特殊法門的最優解,至多推敲半個時辰,便能演算出答案。

在琉璃天的戰場上,半個時辰並不算多。

可是她最終還是選擇了一倍以上的法力消耗,用最暴力的方法解決問題。

這既是她性格的彰顯,同樣也是源自一絲理解和善念——

因為,這應當是白新禪之所願。

就在此時,忽然出現意料不到的變化。

白新禪氣機一散、麵容轉赤,退出裏許之後,本已恢複如常。但此時此刻,卻見他麵目忽地呈現出異樣的慘白,雙目微微凸出,一束長發也徹底失去了光澤,緩緩坐倒在地。

“白師兄——”

“白師兄——”

“新禪——”

杜念莎、喻得真、杜明倫、鶴守臻等人一齊出聲。

整個琉璃天中,數十道目光不約而同投了過來。

白新禪望了一眼麵含關切之意的杜念莎,微微一笑道:

“終於,捉摸到了那個境界……渾成如意,無有不諧,的是上善之境……隻是天外有天,終究不是你的對手。”

“本以為這當是如久盲之人忽然目見五色;久聾之人忽聞瓦釜雷鳴,縱然隻有區區一日,亦值得用畢生的寂寞去換取;但真正臨之,心中雖有一念欣喜,卻並未到了想象中的那等滿足。”

“或許有人以為人心皆是如此,未得之時念念不忘,一旦得之反倒淡薄;但我卻知,並非如此。”

“或許,我的選擇的確是錯了。本以為的道心堅持,不過是一絲執念而已。修道修道,人在前而道在後,道術之修煉,不過是作為渡河之筏,完善身心;如今為了修道中的境界,反棄本心,豈非買櫝還珠?”

杜念莎低聲道:“白師兄……”

心中無端升起一絲不忍。

她猜出了發生何事。

若白新禪無悔抉擇,見道而喜,遂其願而終,那反倒不算什麼;如今白新禪這一番話,看似是改弦易轍,拉近了與杜念莎之間的距離,但卻更令人傷懷。

白新禪一笑,道:“師妹勿要難過。”

“話雖如此說,但體驗此境之後,宛若流星劃過重歸於寂,終沒有趣味可言。修煉此訣,道境已屬無望。就算勉強成就近道,得享數萬載壽元,又有何用。不若令此生終結在最高點,也算是一副可以傳之後世的畫卷。”

白新禪的聲音愈來愈低。

最後的“畫卷”二字,幾乎隻是蚊蚋之音。

白新禪又振作精神,勉強轉身,對杜明倫一字一字言道:“這是我自己的抉擇,與旁人無涉。”

杜明倫怔然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