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是高明的神通鬥法,往往愈加走向玄虛幽微、不可捉摸的風格。但此時此刻交戰雙方,杜念莎的十八龍象,符凝錦的有形劍絲,都是再切實不過的事物,具體額鮮活,共同呈現了別出心裁之雅致。
細論起來,倒更像是世俗戲文中想象的“仙人鬥法”之景象。
風格雖然統一,高下卻不可不論。符凝錦神通展現後,戰局之外觀的觀戰者,幾乎瞬間形成了一致意見——此術似非杜念莎之敵。
奇變有餘,規模不足。
但落諸實際,卻似與眾賓客所見不同。
卻見那幾道絲線,宛若穿花一般在十八巨龍之隙遊來遊去,竟是揮灑自如。
至於直攻符凝錦之本體,他卻把身一縱,徑直乘著絲線一滑,立刻逃出牢籠。那與寧素塵的“感天應人”道理相通、十八巨龍之間的牽製之力,竟無半點效用。
儼然是手抓柳絮,你速度愈快,那柳絮卻也驚風而走,反倒是去之愈遠。
杜念莎麵色平靜。
她這一門神通,合《火流書》、《飛行經》、《北冥經》三法合一,打破了藏象宗“兩兩相合”的界限,看似剛健正大,其實因最為克製幽微細密的神通,總能將對方逼到牆角處,再以正兵臨之。
但是杜念莎以此法對付符凝錦,並非是存心克製——而是因為此法是杜念莎獨立創製的第一法。
動用此法時,本身狀態之投入,非其餘神通可比。
方才就在她晉入最佳狀態的一瞬,麵前對手“符凝錦”的身形似乎立刻發生了變化。其不再是距離圓滿之境僅差一步的人物;而是形象陡然高大,足足提升了一個大境界,變成圓滿境中登峰造極、隻差半步便涉足圓滿之上的存在!
對於其中因由,杜念莎本來有三分明悟。
如今親身臨敵之後,似乎抽絲剝繭,漸漸豁然洞開。
……
明選烈之後,白適幽出陣,挑戰束玉白。
這是束玉白的第四戰。
白適幽雙目一亮,明明似乎有話要說,飛揚之性抑製不住;但臨到嘴邊卻似忍住了,氣機一振,簡明出手。
束玉白鎮定自若,信心滿滿。
倒不是他看輕了白適幽;而是對方功行確實尚淺。盡管盈法宗日夜二經威力驚人,但是何等層次差距的對手,能夠對自己造成什麼程度的威脅,辰陽一方皆有精密計算。
再能破限逆襲,以下克上,終究是有限度的。總不至於盈法宗一位金丹修士,憑借日夜二經就能威脅到別家元嬰嫡傳。
如明選烈對上江海或束玉白自己。明選烈須得六個時辰上下方能初步恢複行動力,而江海或他束玉白也不過是“氣血鼎沸、麻木不仁”的程度,至多兩刻鍾左右,便能恢複如初。
隻是方才明選烈與江海一戰,不務整體,創傷專及一點,卻是不知為何。
至於白適幽的層次,連功行上的元嬰四重境圓滿也並未達到,效用至多止步於令束玉白胸口窒澀窒息一至三息,幾乎等若於無。憑借本身力量便能扛了過去,更不必說尚有備下的神通道術,作為雙重保障。
白適幽雙掌一推,所成之圓,圓中之寂,果然與明選烈別無二致,隻是那“圓”之規模,較之明選烈遜色兩分。
束玉白背後青焰一起,旋即一份為七化為七色,猛地向前一推,又合成一道。
抵禦“日夜二經”的要訣,便在於將本身精氣神凝練歸一,不留下絲毫縫隙。江海的劍道成圓,束玉白的七法歸真,皆是相似之奧義。
兩股磅礴法力相交。
白適幽倒飛而出。
此戰之迅捷無倫不但快過方才明選烈與江海,幾乎可與呂玄挑戰軒轅懷的那一場相提並論。
束玉白低頭一望。
自己的右掌掌心處,出現了一個黃豆大小的黑點,令人矚目。
和先前江海戰後異象,倒是有幾分相似;不務整體,隻求一點。
運轉法力,似乎也並無大礙,隻是略感酥麻,氣血流動而過後微感不暢而已。倘若說這是“伏兵”手段,可要比半尺天棰一類差的遠了。
就算硬抗這一絲微恙迎戰敵方陣營最強的雲千絕,似乎也不在話下。
但束玉白略一猶豫,還是決定施展早已備好的手段。
一息之後,束玉白麵色一變。
ps:第一階段還有幾章就見分曉。是一個不變還是踢下去一個種子?
https://www.biqiuge8.com/book/45794/677002173.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