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龍劍實象 伏兵之奇(1 / 2)

江海幻身一收凝聚一點,分明是某種療傷的法子。

且這一手段當是戰勝沈湘琴之絕著的後續,隻是一攻一守,別有妙用。

當此法綻放之時,江海身軀頓時若明玉一尊,琉璃之身。

同時可以清楚的望見,在他右肩處,是一雞子大小的黝黑一團。那幻身精氣灌注其中後,登時將其清洗殆盡,隻留下仿佛微塵、目力幾乎難察的一點。

武新陵、尹九疇、喻得真等辰陽陣營嫡傳,一時都覺怔然。

日夜二經的奧義,在於超越極限,是破限一擊之法中最正宗、威力最醇、最無懈可擊的手段。其施法之效用,令敵手渾身上下每一處經絡骨骼皆因承受了超越極限的力量而負傷,以至於失去行動之力。

哪怕對於超過自己一籌以上的對手,亦有相當威脅。

最終,誰先站起來,誰便勝了。

可是明選烈的手段,卻似將這“唯一”的一擊做了改良。江海所受之創傷,竟局限於一點。若如此,傷患未及全身,卻無礙於自由行動。而盈法宗弟子卻是動彈不得,豈不是勝負再無懸念?

中國人再回憶明選烈方才這一式神通,立刻察覺出異常。

明選烈方才那一式的規模,竟似較其金丹境時,並未提升了多少。

一來盈法宗弟子出手極少,最近的戰例亦在數百年之前;二來方才神通一現,那令人煩嘔的異感吸引了注意力,倒是並未及時看破這一重差距。

誰也不信盈法宗一番損益革新,隻是令本門神通威力降低。本擬盈法宗神通變數最少,未想在這大爭之世,終究是隨勢而動了。

那廂杜念莎、符凝錦三言兩語的交談後,亦快速入局。

杜念莎氣機一漲,神通氣象一反前兩戰的克製精密,竟是動用了極為宏大的路數。

一十八條數百丈長短的巨龍從其袖中躍出,半黑半紅,神威凜凜,朝著符凝錦或絞或卷,靈動反複。

九位種子嫡傳立陣之地,看似相距丈許,其實進深足有裏許方圓。

但此時此刻,裏許之地,顯然也顯得局促了。卻見以杜念莎為中心,似有一無形圓盤隨勢而漲,直至將戰場擴大至縱橫八十一裏,方才止歇。

如荀申、馬援、利大人、席榛子等人,一時都把目光投向玉嬌龍。

杜念莎所動用的神通之象以龍象為主,分明與玉嬌龍的“萬取一收”之象有三分神似。當年二人曾有交手,由此生出借鑒融合的緣分。

玉嬌龍觀戰至今,也並未與旁人交談。這時忽然言道:“如此借鑒損益,推波助瀾,非九宗人才之盛,方可為之。”

李雲龍眉頭一皺。

此言似乎無意中流露出對九宗的仰慕之意。

但窺辨杜念莎此刻的神通氣象,一時間卻也無法反駁。

玉嬌龍之感慨,不是針對於杜念莎的神通手段和“萬取一收”之相似;其實二者隻是形似而已,關聯遠較想象之中為小。言之所指,在於杜念莎手段和寧素塵、韓太康之間的關聯。

這一十八道巨龍,遊動之間兩兩方位變化,暗藏引力斥力殺力,道理和寧素塵的雨中星塵、韓太康的八十一枚水晶異曲同工。

隻是其中側重,和寧素塵截然相反。

寧素塵的“感天應人”,是將這牽引拉扯的力量發揮到極致,非甚深算力不能為之;而杜念莎的“十八飛龍”卻相對簡明,每兩條龍之間的幽微之力隻是牽製,是為正麵進攻創造機會。

那巨龍之象絕非徒有其表,一頂一絞,力量大到不可思議。被其正麵命中,未必就比遭受“損身破限擊”一類的手段好受多少。杜念莎意在發揚其法力雄厚的用意,亦由此可見一斑。

若說杜念莎、寧素塵、韓太康三人之間沒有任何切磋交流,那是斷然不可能的。

尺度變化無限豐潤之後,對後人的啟發也愈來愈多,效用愈著。

這是每一代至多隻有一兩位頂尖人物的妖族無法比擬的。

杜念莎使出如此手段,觀戰者不免心生好奇,且看符凝錦是如何應對。

待符凝錦使出手段,卻使得一眾直呼意外。

方才穆暮挑戰歸無咎的神通,乃是百年之前的舊法,已然引得許多人詫異萬分。而此時此刻符凝錦亮出手段,竟是四百年前紅雲小會上曾經呈現的舊法。

一隻古舊的馬頭琴。

琴聲一動,絲線如織,就是神通手段的大致輪廓,也與當年別無二致。

不過細看還是能夠看出一絲不同。當年的“絲線如劍”之法門,風格上走的是細密深邃、如真似幻的路子。而今日之絲線劍形,雖然依舊緊窄不逾一指,但卻是亮堂了取多。隻要雙目不盲,皆能明白望見那劍勢運轉之軌跡。

看來真曇宗最以幽渺玄虛著稱,但愈修煉到深處,神通卻反而訴諸實象。

盡管先前已有武新陵提示了規律,但此時之呈現,依舊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