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衷經由“十二上玄經”遁入心印秘境之中,最初所見,都是和紫薇大世界有著甚深關聯的人物。
其中大致規律,恰如成翼師兄和席榛子那般,每一位舍緣觀中的弟子,都與大世界之中某一位威名素著的風雲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隻是這份聯係,隱藏得甚深。
揭曉其背後的真相,未衷自感對於這方世界的氣運升降、運轉規律,了解又深了一層。
隻是又過了一段時間,一切相熟知的人物緣法演示殆盡之後,未衷境遇為之一變。好似來到了一處更加陌生的世界,孤獨泛遊為客。
因為深知此法定中夢境延續百年的緣故,未衷卻也不急,唯信步觀景,如覽浮光掠影而已。
不知獨自行走了多久,這一日拂曉,未衷驀然止步。
麵前是一座巨大的城池,深色石麵,正麵的高大羽牆,愈發增添其威勢。
正中望樓之上,銘刻著蒼勁有力的“千秋”二字。
販夫走卒及木車、推車、馬車之屬,充斥八門,絡繹不絕。
未衷心中一動,微感恍惚。
她的確是遙在數十裏外就看到了一座城池虛影,但似乎是一座小城,並不至於壯麗如此。而且,自山間狹道至高樓巨城,轉瞬即至,沒有絲毫轉折過渡,宛如掀起一副畫軸,從一副圖卷瞬間挪移到另一幅畫卷。
未衷轉身一望。
腦海中清清楚楚記得,來時所經曆的狹窄山道、兩尺寬的木橋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六丈寬闊管道,煙塵滾滾,一望無盡。
這,決計不是自己來時的道路。
轉過身來,仔細對著城池之上的千秋二字又凝視一眼,未衷忽感神識之中微微一刺,一道道厚重、繁密的訊息,似乎是關於千秋城的人物、曆史、風俗人情,種種精彩故事,一道湧入她的識憶之中。
頃刻之間,未衷對於此地,生出一種了若指掌的自信。
心意也隨之一寬,從容自正門踏入。
走了二三裏路,踏入一道尚算明亮的街道中,街邊矗立一塊棕色木匾,上書“知味”二字。放眼望去,人煙甚是稠密,鼻端輕嗅,果然是香氣滿溢,五味混同。
未衷定睛一看。這條街道盡頭處是疏落落的幾座高樓,依稀望見門前牌匾書寫“玉饌珍坊”“千珍樓”“白鶴樓”不等,都是千秋城中立業百年以上的知名食館。而高樓之外、近處的兩道弄堂,卻依次排列著數十隻小推車,經營各類湯食、麵食、小吃。
千秋城中並未宵禁,其都是獨自經營,每日卯時三刻營業,直到子時方散。
距未衷丈許之地的最近處,便是一個製作“夾餅”的車攤,攤主是個肩披白巾、極幹練的中年人。
炭火、小爐置於車正中,已是半成品的麵皮放置於車底,車梁兩側邊緣掛著十二隻陶罐,大約是用來盛放價格不同的各類“夾餅”所負各色澆頭。
忽而,道邊來了兩個兩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背上背負著竹簍書囊,仿佛是進京趕考的士子一流,取了七八文銅錢,各自點了兩塊夾餅,一人加了熏肉,一人加了羊雜。
這兩人等候夾餅製作的短暫時間裏,口中尤自念念有詞。
未衷側耳一聽,大約是背誦的先賢散文一類,一時心動,隻覺得有趣。
少頃,二位士子取了包裹好的餅,各自離去。
這攤上“夾餅”雖是獨立經營的小吃,但香味濃鬱,賣相也算的上乘。未衷清修已久,一時不由地興起涉獵煙火、泛遊紅塵之念,施施然來到這小車之前,目光飛速在貼著便簽的陶罐上瞥了一眼,道:“一塊碎肉餅。”
攤主立時應諾。
攤主動作之際,未衷想起城池之中各色人等,各自追逐用心不同,隻覺心意漸漸活絡。忽然心中生出一個古怪念頭,不如去千秋城“試所”探遊一番,扮演一位誌在功名的士子,觀其喜樂悲愁……
正自浮想聯翩,攤主已是出聲道:“學士。你要的碎肉餅。”
未衷一怔,目光與這攤主相接。
這攤主顯是一愕,不知發生了何事,又重複道:“這位學士,你要的碎肉餅。”
說完將包紮好的小袋,小心翼翼遞上前來。
未衷略一停頓,看一眼自己披散兩肩的秀發,還是伸手接過。
千秋城中,對於士子打扮的人物,都是美稱“學士”。譬如方才未衷之前的那兩位士子,亦都是被攤主以“學士”相稱。
朱方國,女子並無參加科考的權利。
未衷此時雖然身著一件樸素的通用遠行常服,但是卻並未女扮男裝,尤其是秀發披肩,委實是再明顯不過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