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鴻雁雙飛 似是而非(2 / 2)

未衷返回別院,本以為至少十天半個月之內,當是相安無事了。

一夜無話。

第二日隻是天將將亮,忽有人叫門。

開門一見,竟是浩浩蕩蕩一行宮人。當首兩個,都是四五十歲、身著紫袍的宦官,顯然在宮廷之中位分不淺。左手邊那人掌心中黃卷一握,竟是傳遞聖旨來了。

未衷本以為是齊梁許諾的賞賜到了,也不以為意。

不料那宦官張開言道:“茲有東萊郡陸青雨,雖出身山林之間,卻品性高潔,雅量宏遠,學識豐瞻……又立殊勳,為青羅殿下所鍾。著加封駙馬都尉,三日內往碧晴宮覲見……”

未衷啞然無語,沒想到齊玉清動作如此之快,且在齊梁那裏也並未受到阻力。

而那一行宮人、宦官,目光喜氣洋洋之中,隱有五味紛呈。

……

青天之上。

歸無咎麵容沉素,盤膝坐定,右手手指不住的屈指演算。

自其身上,隱約傳來一陣陣震蕩天地的偉力,又反複收斂,蕩漾成一道道玄之又玄的微妙。

季劄、扶蒼、品約三人,相候於不遠處。

三人麵上既難掩佩服,又遲疑不定。

歸無咎所展示的功法之精微,演算之力波動穹宇之間,縱然是以此道見長的季劄也不得不自承不及;但歸無咎實行此法已有三日夜,卻尚未得到結果。

三日之前,品約回返。歸無咎先在此間周覽了一陣,並未尋見那“第四人”,旋即動用了此法。

愈發微妙的是,此時此刻,季劄、扶蒼二人與品約之間,暗藏的念頭卻是截然相反。季劄二人是愈發覺得那“第四人”深奧不可測,必有非凡器量。如今歸無咎暫時尋不到也是好事。他二人正好可以提前籌備,萬一尋到之後的一“爭”,該當如何布局。

而品約卻是愈來愈堅信自己所想才是正確的。

這第四人,極有可能虛無縹緲,再也尋找不到,對應了卜算之辭中的“抱憾而歸”。

大半心思,倒用在即將施展於齊玉清處的一門手段。

同時,他一道分魂關注著齊玉清的一舉一動,得知齊玉清忽然打破平衡,顯露出超過楚秀實和丁紫岱二人的器量,是因偶然遇見一個凡民獻法,補足了修道缺陷的緣故。

品約也是心思敏銳之輩,立刻也想到了這莫名出現的“凡人”是否就是那神秘的“第四人”。但是仔細探查之下,卻最終確信那名為“陸青雨”的書生,的確並無修道資質。

又過了一陣,歸無咎忽然睜開雙目。

季劄立刻上前,問道:“歸道友,如何了?”

歸無咎緩緩搖頭,道:“並未尋見。”

隻是麵色也不見焦躁或失望之意。

歸無咎思緒浮動,已想得十分透徹。

以他一入元初玄境依舊保持著原有記憶的甚深底蘊,心劍密演,籠罩區區一座千秋城,斷然沒有逸漏的道理。

那麼可能性隻有兩個——

其一,最初的卜算有誤,又或者中途出了差錯。此時此刻,那第四人並不在千秋城中。

其二,那人已在環中,是為歸無咎心神遍曆的對象之一,隻是見麵不識。

大致想來,應當是第二種的可能性更高。

忽然,歸無咎腦海中一個念頭掠過——軒轅懷到哪裏去了?

心意籠罩,推波溯源,並沒有尋到軒轅懷存在的痕跡。

須知歸無咎此時所謂的“尋到”,絕非五感六識之所見聞,而是推及千秋城因果變化,氣機溯回,抽絲剝繭而尋其律動,仿佛把握生人之一呼一吸,萬古留痕。這二者是有巨大差別的。

以五感神識之見聞而論,神通愈高,隱匿的本領就愈強。尤其是以有心算無心,諸如歸無咎、軒轅懷等若是收攝氣機假扮一位低階修士或凡人,那哪怕是功行相近的同道,也決難發現破綻。

而歸無咎推演三日,所演算的對象卻是更深了一層。一位近道大能,若是存身於千秋城中,勢必如石子投入湖中,產生顯著波動。其功行愈高,猶如石子愈大,激發之波瀾、存在之痕跡也就愈發明顯、愈難遮掩,決然消除不得。

若是軒轅懷果然來到過千秋城並和丁紫岱產生過互動,那麼歸無咎遍曆千秋城十餘日以來的氣韻變化,卻並未發現如此深刻的痕跡。

一個離奇詭異的念頭在心神之中浮現——

這第四個緣定之人,難道是“軒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