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無咎正自凝立,未衷忽地一伸手,道:“兄長快看,這鬼王並未死絕。”
歸無咎緩緩點頭。
他也看到了。
空蘊念劍一擊之下,鬼王身軀立刻委頓,但是並未徹底泯滅微塵,不落實相;而是化作密密麻麻的碎片。
每一塊碎片六七尺長短,渾如一人之身量。說不出是碎肉,遺骸,還是活人。細看也辨不清五官麵目,隻是依稀能夠望見類似於四肢的形態。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死寂之物,唯有十分之一二的碎片,似乎在緩緩蠕動。
觀其總數,約莫在三千上下。
其實以這“鬼王”的巨大體積,分裂成人形大小的碎塊,其數目理應不止百千萬,但最終卻僅得三千餘數。或許這些才是他身軀收斂後的核心所在,其身軀絕大部分,都是彌漫虛像而已。
未衷沉吟道:“這些是……”
歸無咎將《品仙錄》中記載的易斂上真的事跡,敘說了一遍,然後慢悠悠的言道:“這‘環中’之地的確是等閑不能觸及。但是我卻忽視了這樣一種情況。”
“若是有人一意奮力向外而逃,且法力甚深又隱約能觸摸這方世界的邊界,那麼一觸一碰之下,欲出環外,反落環中,也是一種可能性。且功行到了近道境界,本身生命力已然甚強。雖依舊抵不過強行穿渡的空間激蕩之力,但身故之後卻也沒有徹底瓦解,而是保留下來一絲靈性。積少成多,彙聚成這般形象。”
未衷低聲道:“如此說來,這些人無一不是前古英傑,距離重生僅有一步之遙的人物。實在是可惜了。”
這也為元初玄境修道界中的一件事徹底下了定論。
辛辛苦苦修煉到近道境界,但最終問道三玄三次機緣用盡,卻並未尋的合適的關門弟子,失卻了飛升之緣。
此時該如何做?
一種是就地而坐化,寄托來世。
第二種是奮力一搏,縱然最後一道神通心印未得圓滿,也要嚐試強行飛升破境。
古往今來,雖然選擇第一條路的是多數。但也有性情暴烈的,又或者對轉世重修不報信心的,最終孤注一擲,選擇了第二條路。
今日證明,這第二條路,是絕路。
歸無咎伸出手指,輕輕向前一按。
又是一道劍光自空而落,虛實不定,似是審判,又是渡化。然後化作無限星星點點,落在那三千餘數的“殘軀”上。
那殘軀立刻瓦解成七彩顏色的血水,緩緩滲透進地坑之中,土地縫隙之中。
大約一刻鍾之後,此間徹底恢複了原貌。
說實話,這鬼王形象並不可能讓人產生一絲親切之意。但是此時他徹底消失了,卻讓此界的清冷寂寥感更勝三分,二人立在此地,分明可以感受到不住湧來的寂寞。
未衷忽道:“他們……到何處去了?還有機會麼?”
歸無咎搖頭道:“沒有機會了。”
“自此界之中隱去,其等便徹底死絕,不會再入元初玄境的輪回。隻是如此巨大規模的精氣,隱於此即現於彼,映照於元初玄境之中,也會有許多新生生靈從中受益。算是成了……血食和肥料吧。”
未衷輕輕歎息。
歸無咎一伸手,已然將“鬼王”遺蛻正中心位置的一物取了出來,攝拿在掌心中。
此物色澤和地麵完全相同,又是隱藏在土坑之中,且沒有任何氣機散發。縱然是尋常的近道上真,一不留神之下也要被瞞過。但歸無咎空蘊念劍兩度出手,劍意洗滌之下,自然明察秋毫。
此物是個橢圓形,約莫一掌大小。
說來也奇,此物在土坑中時,便是黃黑色;如今在歸無咎掌心之中,便是肉色。倒是身負了個變色龍一般的障眼法。
且此物看似光華明潤,仿佛玉質;但摸在手心裏卻極為粗糙,似是頑石所化。
歸無咎淡淡言道:“比之於末拿本洲的清醇奧妙,絡繹不絕,終究是有所不如。”
他用以比較的對象,自然是末拿本洲的十元玄樹和玄道果。
紫薇大世界由於規模甚巨的緣故,其氣運樞紐顯化十元玄樹之體,且玄道果源源不絕。而在這規模小得多的元初玄境,大約此境開辟至今,就凝結了眼前這麼一塊。
今日被取走,想要凝練出第二塊,就不知是多少萬年之後的事情了。
歸無咎道:“拿好。”
未衷伸手接過。
一旦觸及,未衷立刻明悟。此物之本源,是末拿本洲氣運之具象。和自己所修九法合一的“明輪”道術的種種相契之處,不必反複揣摩,已立刻煥然明白,撲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