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4 玄幽之上合道緣(2 / 2)

盡管這些高人多半遨遊於雲霞之上、隱跡於名山之中,和凡夫俗子保持著距離,但依然有一些修士遊跡於紅塵市井中。可惜凡民愚昧,終究是見麵不識。

有一位修行到元嬰境界的高人駕著遁光飛躍此地,看到這晉武碑上的十六個字,大笑三聲。

大晉王朝自認為是這片界域的中心,固然是井蛙之見,但是錯進錯出,居然也不算離譜。

但若是以為玄淵海是下之極南,並冠名以“南海”,那可就是笑談了。浮遊朝生暮死,豈能知地廣大?

傳承數萬載的一等修真大派,必定藏有法器《方圓四洲六海山水畫卷》。

展開此卷,高下十丈,清晰可見四洲鼎峙,六水分明。青陽洲位居大地之正中;朱明洲、白藏洲、玄英洲鼎足而三,環繞於青陽洲。三洲之間為大洋相隔,因水性不同之故,三片大洋分名為六,號稱六海,分名曰望海、雲海、星海、弦海、昭海。潞海。

將目光鎖定青陽洲中心,有一指甲大的土城標誌,似乎注解作凡民國度;此國南方相連的是銅錢大碧色,似乎是一片草原;而緊鄰此處而下,則是一塊拳頭大的深綠,竟在這法圖中特意標注了地名----玄淵澤。這一片碧色,赫然處於青陽洲的正中心。

玄淵海,其實真名玄淵澤,竟是一片內水,位處青陽洲之中,也是整個四洲六海的正中央!

此時月明星稀,微風颯颯。

巨禦族營寨之中,木愔璃身著淺綠單衣,彎曲著身子,躺在竹床上,雙目緊閉,氣息均勻,嘴角溢出笑意,似乎好夢光臨,不知在哪裏玩耍快活。

竹床一側不遠處,放著一隻石甕,甕中一隻二寸長短的金色遊魚,搖頭擺尾,上下翻滾,靈動之極。

突然,這一隻魚兒跳出水麵,落到木愔璃身上,卻完全沒有驚醒這夢中之人,而是化作一襲淡淡白芒,將她嬌的身軀包裹起來,隨即騰空飛起,躍出營門,轉眼之間,已然飛躍巨禦族的群寨,飛躍洵山,來到這玄幽澤上空,疾馳而去。

此時木愔璃依舊保持著平躺的姿勢,仿佛絲毫沒有感受到空中寒冷和海風刺骨,依舊陷於甜甜的酣睡之中。可是這一夢之後,再遇到巨禦部的故人,已經是數百年光陰。

玄淵澤中,水鳥棲息。青鷺振翅,高不過百丈;蒼鷹翱翔,至多至千丈而止。可是這道裹襲著木愔璃的淡淡白光,竟直破雲霄,穿透重重雲層,速度也不減慢分毫。

當穿透十七重極之後,隱隱約約可見一座座碧色森鬱、虧蔽日月的巨大山脈浮遊於青空之上,浮空漾翠,千容萬變。這些巨峰宏偉已極,管窺一角,竟難以目力度其高下。上下祥雲環繞,瑞氣千條,光彩琉璃,變幻不定。四周更有零零星星的飛嶼浮空,猶如群星伴月,環繞於巨山之側。

待由下而上,穿透最後一層雲霧至那最高之處,視界又是一變。下瞰其景,煙雲滾滾,舞綃曳練,去住無定;諸峰朵朵,僅露一頂,目光映之,如冰壺瑤界,使人恍如夢中,不敢相信極之上,有此勝景。

諸山、峰、島、嶼大半為碧華白霧所罩,難以辨其虛實;唯有峰頂之處,可見金闕玉宮連綿成片,清泉流池聚會綿延,樓閣亭台星羅棋布,無不恢弘壯闊,華美精麗,巧奪工。更有飛簷棲鳥,平湖遊魚,金光火氣射衝鬥牛,仙鶴靈禽盤遊嬉戲。不用那溢出的仙靈之氣,靈華瀲灩,氤氳流渾,仙家之勝,於焉至極。

群山環峙中,最中央一座山峰,高大雄偉,諸峰俯伏。距離周圍最近的一座峰頭怕不也有萬裏之遙。山巔之處矗立一座宏壯之極、遠超同儕的宮闕。

這座宮闕通體玄色,仿佛生鐵所鑄,頗不如其他殿宇明光燦燦、熠熠生輝,但是其中透出的博大莊嚴、淵沉海闊的氣息,卻又是其餘殿宇樓閣所遠遠不及。

宮闕正麵千丈之處,立起一道巍峨杳渺的大門。這大門左右題有兩行鎏金古字,閃爍著柔潤玄遠的光芒:

廣度有情,演三千大道;

徹明自性,持不二法門。

大門的正上方,則是虛懸一塊蓮瓣狀的玉石,似匾非匾,似碑非碑,似乎浮遊在空中,其上刻有灰蒙蒙、烏森森兩個大字,流露出的古意仿佛要將一切吞噬:

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