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 年輕人要會靈活處世(1 / 1)

20幾歲的年輕人,剛從學校步入社會,由一個單純的學校環境進入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必然有很多的不適。比如角色轉變不順,工作開展不順,人際關係不順,等等。而這些不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不在於他們的能力和學曆背景,而在於他們的為人處世態度和方法。

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之所以懷才不遇,感歎生活艱難、世事不公平,不在於他們的才華不為人所知,而在於他們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更在於他們沒有穩定良好的人際關係。他們或內向,或自負,或木訥,或狂傲。他們不懂得如何與人溝通,不懂得如何與人建立聯係,也不懂得如何靠人際關係來為自己獲得幫助和成功。

年輕人的大學階段是專業知識的積累時期,那麼當他們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的時候,他們更應該學習的是,如何說話和辦事,如何靠會做人來做好事,如何樹立個人品牌,如何擁有自己的人際支持網絡等。

很多年輕人都有這樣的經曆:跟陌生人在一起,總是找不到話題;心裏很崇拜你的上級,嘴上卻不知分寸地得罪了他;朋友遇到了傷心事,你很同情但又不知如何勸慰;與客戶談判,卻無意中讓對方識破了自己的底線……

會說話、會辦事的年輕人,人們都願意與他交往,他的人脈資源也會越積越多,而一個人的人脈網絡又直接支持他的未來發展。因此,會說話、會辦事的年輕人往往比其他同齡人更容易成功。

有一個大學畢業後工作不到一年的年輕人和我聊天。這個小夥子能力不錯,加上“初生牛犢不怕虎”,因此,說起話來在我這個“老人”麵前一副舍我其誰、雄心萬丈的樣子。當他聊到公司的現狀、領導和同事的時候,說的是“都沒什麼了不起的”!我明顯感覺到他對領導不以為然,對某些前輩看不上眼,對自己無比自信充滿期待。

人不輕狂枉少年。在職場的這麼多年中,我見多了像他這樣的年輕人。小夥子這種咄咄逼人的說話方式,以及鋒芒畢露的心理並不一定是好事。試想,像我這樣一個對年輕人比較寬容的“老人”,尚且對他的言行產生一絲不快,換成是他的上司或者與他有利益衝突的同事,不知道會對他有多反感。說不定,小夥子還未上路,就因為無意中表露出來的“野心”而栽到他人給他設置的陷阱中去了。最後,我忍不住建議他,“少說,多聽,多做沒壞處。”

我們天天在說話,不一定就說對話;我們天天在辦事,不一定就會辦事。為人處世,大部分在一個人的說話裏體現。也就是說,說話和辦事二者之間不是相互獨立的,在生活中應該靈活運用。一件事情能否辦成很大程度上與說話有關;而一句話是否說得得體,又與一個人的個性、閱曆等有很大的關係。年輕人從20多歲開始重視和學習說話、辦事的技巧,有利於事業空間的拓展。

這本書是我繼《20幾歲了,別再犯迷糊!》之後的第三本勵誌書,依然是獻給步入社會不久的年輕人。這本書主要從說話技巧和辦事技巧兩方麵來告訴年輕人,在為人處世中應該重點注意的問題,書中運用了一些心理學理論,希望用真實的案例讓年輕人在閱讀中產生共鳴,並學到很多實用的處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