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麵對人生角色的轉變(1 / 2)

一個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他必須適應社會,融入社會中。20幾歲的年輕人,進入社會沒多久,麵臨人生的轉折期,從“校園人”走向“社會人”,有很多困惑。

很多年輕人的困惑來自於,他們認識不到自己社會角色的轉變,依然把學校中的那套為人處世方法拿來用在社會中,所以行不通。

“想著馬上要參加工作了,我就充滿了恐懼。”“我都還沒有做好參加工作的心理準備,怎麼辦啦?”“我真不想工作。”很多20幾歲,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常常對自己的未來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剛剛從校園出來的他們,在這個寬廣的社會中有些無所適從。

小劉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離校的日子越近,他的這種煩躁感就越強烈。早就聽師哥師姐們說,社會上的人際關係相當複雜,競爭又那麼激烈,以後工作還不知道順不順利。

這段時間,他似乎處於人生的低穀。他是家中的獨生子,父母在他身上傾注了所有的希望。他一帆風順地考上大學後,沒想到畢業找工作卻連連遭受打擊,十幾份簡曆投出去後猶如石沉大海。現在,不少同學都在打點行裝奔赴新的崗位,隻有他無處可去。家是肯定不能回的,這樣空著手回去多沒麵子呀。可是自己的未來究竟在哪裏呢,他也不知道。

每次想到這些,他就充滿了無限的煩惱,真希望一輩子都呆在學校裏,多好啊!

現在很多20幾歲的年輕人畢業就麵臨著“失業”,剛剛還被人稱為“應屆生”,一眨眼的工夫,在還沒有順利就業的情況下就已成為“往屆生”。

不管自己是多麼的願意當“鴕鳥”,但是走出社會終究是無法逃避的。既然需要麵對新的生活環境,就要讓自己適應這個環境。

社會是一個大舞台,跟單純而有保障的校園環境大不相同,曾心存浪漫情調和美好幻想的年輕人在現實麵前常常茫然無措。他們曾經以為憑借自己的能力和學曆就能找到喜歡的工作,但滿腔激情一次次被殘酷的現實打壓,甚至激不起一點波瀾。

有一個年輕人這樣描述自己畢業後的生活:

畢業後的我跟很多同學一樣,租著廉價的房屋,過著入不敷出的日子,那點微薄的薪水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我成了真正的“月光族”,有時候還不免厚著臉皮向父母開口求援。生活突然間變得很陌生,獨自一人在陌生的地方,每天穿梭於車水馬龍的大街,而自己卻像一個被人遺棄的孩子,在焦慮、急躁、抑鬱、恐懼中掙紮。

然而,時間終究不會因為誰的不如意而停止,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茫然後,我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我把它當作精神寄托。我快樂地工作著,快樂地與不同的人接觸,這份工作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更教會我如何做事和做人,工作的樂趣幾乎無可替代。

人在一生中要扮演多種角色,要發生多次的角色轉換。其實,大學畢業到一個新的單位工作,就是一次角色轉變的過程,即實現由“校園人”到“職業人”的轉變。而從學校到社會,從學生到職場中,這個過程總是會有茫然與苦悶相伴隨。

所謂角色轉換,是指個體的人因社會任務和職業生涯的變遷,從一個角色進入另一個角色的過程,其根本的變化是社會權利和義務的變化。

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履行著不同的社會責任,遵循著不同的社會規範,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對自己的社會角色認識得越清晰越全麵,就越能順利地實現角色的目標與任務,就越符合社會的期望。一個人隻有符合社會的期望,他才會受到社會的接納和歡迎。

年輕人角色轉移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事業的成功與失敗,如不能及時進行角色轉變,在工作中會遇到諸多問題,甚至會影響自己的成長與發展。這裏有三點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