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幾歲的年輕人,在一生中要經曆一個重要的時期,那就是當“學徒”的時期。這個時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是一個積累的關鍵期。
誰都知道“學徒”是很苦的,聽師傅的使喚,做一些不喜歡做的瑣碎小事,還經常挨師傅的罵,而且報酬又低,甚至沒有報酬。但也正是這個階段,讓你學會很多的本領,積累很多的工作經驗,也正是這段時期,讓你不再一無所有。
很多年輕人沒有意識到這段時期的重要性,所以各方麵積累得不多,底子薄,工作起來也就不順。
劉燕畢業後,在一家小企業工作。她的工作很簡單,平時事情也不多。她的老板為了拉一個大項目,長期在新疆出差。每當老板不在的時候,她就無比地高興。她所在的公司人員不多,規章製度也不多。因為上班不打卡,所以她經常遲到,也沒人說她;工作時間她不是上網聊天,就是“煲電話粥”。
公司做財務的大姐曾好心地提醒她:“上班的時候,要多學點東西,不要老在網上聊天、看電影。雖然老板不在,但也要對自己負責。”她表麵接受,心裏卻認為同事多管閑事。
就這樣,一年時間過去了。劉燕一直認為自己找到了一份輕鬆穩定的工作。終於,老板出差回來,他拿下了新疆的大項目。有一天,老板拿了一份資料給她,讓她正反兩麵按比例複印,她在複印機前搗鼓了很久,紙張浪費了很多,但都沒按要求印出來。老板急了,說她工作了這麼長時間連複印機都不會用,當時就把她訓得哭了起來。
後來,老板讓她給客戶發一份英文郵件。這又讓劉燕犯難了。雖然她是英語專業畢業的,但是一年多時間沒有使用英語,早忘得幹幹淨淨了,何況這個郵件中還涉及好多的專業詞彙。
看到劉燕寫英文信手忙腳亂的樣子,老板又不高興了。在公司項目即將開動,老板招兵買馬的時候,劉燕卻被辭退了。
她走的時候,老板對她說了一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一年你在公司什麼也沒做,對公司是一種悲哀,對你自己更是一種悲哀。”
很多年輕人,不珍惜當“學徒”的時光,把這段寶貴的時間,用來抱怨,用來敷衍了事,用來做一些與自己的前途毫不相幹的事情。這是一種愚蠢的做法。就像上麵的劉燕,在公司業務不忙的時候,她應該把時間用於學習那些自己不懂的東西,讓自己多積累一些工作經驗,虛心向前輩們學習。一旦業務開始忙了,她也能夠用自己掌握的本領去應對,即使公司效益不好,她去跳槽,也為她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多了一個資本。而現在的她,再去找工作的話,跟其他應聘者比起來,顯然沒有什麼優勢,跟應屆生比吧,專業知識早就忘記了;跟有經驗的人比吧,她的工作經驗幾乎是零。
有一個叫王黎的男孩,跟劉燕的態度就完全不同。他畢業後找工作不太順利,很多公司都以經驗不足拒絕了他,他覺得這些招聘單位太不公平了:“大學生剛畢業當然是沒有工作經驗的,為什麼要在經驗上難為我們呢!”最終,他實在沒有辦法,就向招聘單位提出:“我隻要管吃管住,不要工資,公司哪裏需要我,我就到哪裏。這總可以吧!”他心想,大概隻有這樣才能換取一些“工作經驗”了。
即使這樣,很多公司也不接受他,因為新人確實隻會“添亂”,做不了什麼工作,隻有一個外貿公司見他這麼誠懇,正好最近又缺人手,就答應了他。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每天工作的8個小時,他都要用來換取自己所需要的“工作經驗值”,以便再次找工作時簡曆能拿得出手。
同事們都把他當成公司的“機動勞力”,有什麼大事小情都找他做。“小王,幫我去財務查個數據。”“小王,幫我給物流公司打個電話問貨什麼時候到。”“小王,幫我比對一下哪個公司的報價更低一點。”“小王,幫我倒杯水!”無論同事們怎麼使喚他,他都非常高興,因為他覺得他每做一件事情,他的經驗值就得到了提高,所以他的腿跑得非常勤。同事們也都非常喜歡他。
三個月過去了,他了解了公司的業務流程,對商品的型號、采購價格、供貨商、物流運輸等,都有了基本的了解。他向老板提出辭職,並衷心地感謝老板給了他這次工作的機會,沒想到老板卻舍不得他走了,並給他補發了三個月試用期的工資。老板看中了他的勤快和上進,以及他積累的那些客戶資料。
很多年輕人在步入社會時對自己抱著太高的期望,認為自己應該得到重用,應該得到豐厚的報酬。其實,這個社會是按實力說話的,對一個企業來說,員工首先要為其創造效益,是否有這種本領,就要看你能否不斷地充實自己。
因此,年輕人不僅要知道“學徒”階段的重要性,而且還要知道,在這個階段你最需要的品質是——勤快。你越是勤快,你就會越早“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