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在一家小型軟件公司做副總。他的公司成立七八年了,每年都會招聘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長時間的招聘過程中,他對年輕人最不滿的就是,沒有責任感,沒有信譽。簡而言之,就是“很多年輕人都靠不住!”我問他:“為什麼說靠不住?”
他說,不誠實、不講信用是年輕人最大的毛病。比如,很多麵試通過的年輕人經常爽約,在通知了上班時間後,卻不見人影,連一個電話都沒有。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廟小留不下人。前幾天我又麵試了一個年輕人,做軟件測試。麵試的時候,雙方感覺都不錯,我看好他的能力,他的待遇要求我們公司也能滿足。最後確定了這周一到公司來報到。結果我們等到中午也沒見人,最後我打電話過去問,他卻說他找到了一個離他家更近的公司上班,就不過來了。我當時就被他氣暈了。其實,如果他不過來,可以打個電話過來說一下,雙方都可以做出調整和準備。像這樣的事情很多。
他說的這種情況,我也了解不少。很多年輕人都跟他說的這個年輕人一樣,在找工作的時候喜歡“騎驢找馬”。從個人的角度來說,這種方式未必不可,誰都想找到一個條件最優厚,自己最喜歡的工作,但是,一旦你答應了他人,無論你還有什麼理由,你首先要考慮為你自己的承諾負責,考慮你的失信給對方造成了哪些影響。即使你不得不爽約,也要提前告知對方,讓對方可以做好安排。這對他人也是一種尊重。
其實,一個人今後的道路,從他一開始的態度就能看到底。年輕人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個性應該有個分寸和尺度,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你的路會越走越窄!
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一些說話不算話的人,開始他們會滿不在乎地拍拍胸膛說:“這事包在我身上!”“好,就這麼決定了!”一旦到了兌現的時候,卻久久不見他們的人影,再去問他們,他們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開脫:“對不起,我實在太忙了!”“我不是故意要忘記的!”
這樣的人,如果他們經常這樣對你,次數多了,你也就不會再“上當”了。因為你不願意跟他們繼續交往下去。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也是一個總喜歡給人家開“空頭支票”的人,那麼別人也不願意跟你交往,你的人際關係也會越來越緊張。
小劉在一家家具廠工作。一個星期前,一個家具經銷商給他打電話,說一定要他幫個忙,準備兩個現貨花梨木的實木立櫃。一般這種散單,廠商是不會接的。因為小劉之前跟他有過合作,所以為了維護今後長期的合作關係,就口頭答應了這份訂購單。雙方都說好周一上午經銷商過來提貨,到時候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小劉把情況向領導彙報了。領導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說他沒有按正規程序辦事,無論他怎麼想幫助經銷商,也不能把私人交情和工作相混淆。簽合同,然後下訂單,再生產,才是正規的流程。
小劉委屈地說:“我都答應對方了,怎麼辦呢?”領導寫了個批條給小劉,讓車間周末安排一下。領導也不想讓別人認為他公司的員工說話不算話,靠不住。當他把批條遞給小劉的時候,警告小劉下不為例。
經過幾天時間的加班,小劉如期地把貨準備好了,雖然活不多,但大家也算是辛苦了。明明經銷商說周一自己親自過來提貨,表示感謝。可是小劉等到下午也沒見人,他打電話過去,對方說在上海,可能過不來了,或許明天過來拿貨。
小劉當即對這個經銷商非常失望,如果真的有事走不開,出於禮貌,至少來電話告知一下,可對方像完全沒這回事一樣。
第二天,經銷商仍然沒有過來,小劉便打電話過去催。直到催得對方提了貨,交了款他才放下心來。在這個過程中,小劉發誓,以後再也不相信對方了。這個經銷商的信譽在小劉心裏打了很大的折扣。
小劉出於對經銷商的信任,不顧自己挨批評,也要按時給對方準備好貨物,沒想到對方卻沒有在約定的時間提貨,這讓小劉很頭疼。相信如果下次這個經銷商再找小劉幫忙,小劉就不會很順利地答應他了,因為小劉會“吃一塹,長一智”。他會對對方的信譽度重新審視。
當然,別人也會因為你真誠的言行、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信譽而願意和你交往、合作,這樣良好的為人處世原則才會為你鋪就成功的人生路。
年輕人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在人際交往中要謹慎小心地許諾,盡量考慮到各種可變因素和偶發情況,以防突然發生某些狀況,妨礙諾言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