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自信是成功的促進劑(1 / 1)

希爾認為:“信心是‘不可能’這一因素的解藥。”

希爾曾說:“有方向感的信心可讓我們每一個意念充滿力量。當你用強大的自信心去推動成功的車輪,你就會平步青雲,最後攀上成功頂峰。”海倫·凱勒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證據。

她19個月時由於一場大病而又聾又啞。生理上的變化讓她的心理變的急躁不安,簡直是十惡不赦的“小暴君”。

幸運的是她遇上了一位偉大光明的天使——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是位不幸的女性,10歲時被送入麻省孤兒院,14歲時雙眼得病幾乎失明,然而她學習了英語,並成為海倫的家庭教師。

沙莉文女士對海倫的每一次教導都十分困難,海倫固執己見,通過又哭又喊來抵製教育。但沙莉文女士卻僅用一個月的時間便與她建立了溝通。

她成功的因素是自我成功與重塑命運——信心與愛心。

就是這樣:兩手相牽,兩心相連,沙莉文用愛心與信心撫平了海倫心裏的創傷,喚醒了他沉睡的意識力量。自然聾啞的海倫,憑觸覺——指尖代替眼和耳——學會了與外界溝通。10歲多點時,她的名字就已傳遍全美,成為殘疾人的模範。

倘若說小海倫沒有自卑感,那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公平的。幸運的是沙莉文使她樹立起生活和學習的信心,實現了對自卑的超越。

海倫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並獲得了超越常人的知識,順利地進入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她說出的第一句話是:“我已經不是啞巴了!”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受到大學教育的聾啞人,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海倫不但學會了說話,而且還學會了用打字機著書、寫作和“鑒賞”音樂。她的觸覺很敏銳,甚至能夠把手放在對方嘴唇上來知道對方在說什麼。

倘若你和她握過手,幾年後當你們再見麵握手時,她會憑握手認出你,知道你是美麗的、強壯的、爽朗的或是體弱的、滑稽的或是滿腹牢騷的人。

她大學畢業那年,人們在聖路易博覽會上設立了“海倫·凱勒日”。

她自始至終對生命充滿信心,充滿熱誠。憑她那極強的信念,她終於戰勝了自己,實現了自身的價值。二戰後,海倫·凱勒在歐洲、亞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講,喚起人們對身體殘疾者的重視,被《大英百科全書》稱為殘疾人中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懂得“信任”自己“心靈”的人,必然會最終取得成功;海倫·凱勒用自己的行動證實了這一點,不僅創造了物質財富,而且創造了精神財富。

馬克·吐溫評價說:“19世紀中,最值得人們紀念的人是拿破侖和海倫·凱勒”。

希爾在評價海倫時說:“信心是心靈第一號化學院。當信心融合在思想裏,潛意識就會運用這種力量,把它變為精神力量.再轉為物質化。”

的確:

心存疑惑,就會必敗。

相信勝利,必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