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聞得寶琴將素昔所經過各省內古跡為題,做了十首懷古絕句,內隱十物,皆說:“這自然新巧。”都爭著看時,隻見寫道是:
赤壁懷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遊。
交趾懷古
銅柱金城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鍾山懷古
名利何曾伴女身,無端被詔出凡塵。
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廣陵懷古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隻緣占盡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
桃葉渡懷古
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少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青塚懷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製度誠堪笑,樗櫟應慚萬古羞。
馬嵬懷古
寂寞脂痕積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
隻因遺得風流跡,此日衣裳尚有香。
蒲東寺懷古
小紅骨賤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梅花觀懷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眾人看了,都稱奇妙。寶釵先說道:“前八首都是史鑒上有據的,後二首卻無考。我們也不大懂得,不如另做兩首為是。”黛玉忙攔道:“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矯揉造作了。兩首雖於史鑒上無考,咱們雖不曾看這些外傳,不知底裏,難道咱們連兩本戲也沒見過不成?那三歲的孩子也知道,何況咱們?”探春便道:“這話正是了。”李紈又道:“況且他原走到這個地方的。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時節,便是關夫子的墳,倒見了三四處。關夫子一身事業皆是有據的,如何又有許多的墳?自然是後來人敬愛他生前為人,隻怕從這敬愛上穿鑿出來也是有的。及至看《廣輿記》上,不止關夫子的墳多有,古來有名望的人,那墳就不少。無考的古跡更多。如今這兩首詩雖無考,凡說書唱戲,甚至於求的簽上都有。老少男女俗語口頭,人人皆知皆說的。況且又並不是看了《西廂記》、《牡丹亭》的詞曲,怕看了邪書了。這也無妨,隻管留著。”寶釵聽說,方罷了。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的。
冬日天短,覺得又是吃晚飯時候,一齊往前頭來吃晚飯。因有人回王夫人說:“襲人的哥哥花自芳,在外頭回進來說,他母親病重了,想他女兒。他來求恩典,接襲人家去走走。”王夫人聽了,便說:“人家母子一場,豈有不許他去的呢。”一麵就叫了鳳姐來告訴了,命他酌量辦理。鳳姐兒答應了,回至屋裏,便命周瑞家的去告訴襲人原故。吩咐周瑞家的:“再將跟著出門的媳婦傳一個,你們兩個人,再帶兩個小丫頭子,跟了襲人去。分頭派四個有年紀的跟車。要一輛大車,你們帶著坐,一輛小車,給丫頭們坐。”周瑞家的答應了,才要去,鳳姐又道:“那襲人是個省事的,你告訴說我的話,叫他穿幾件顏色好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著,包袱要好好的,拿手爐也拿好的。臨走時,叫他先到這裏來我瞧。”周瑞家的答應去了。
半日,果見襲人穿戴了,兩個丫頭和周瑞家的拿著手爐和衣包。鳳姐看襲人頭上戴著幾枝金釵珠釧,倒也華麗,又看身上穿著桃紅百花刻絲銀鼠襖,蔥綠盤金彩繡綿裙,外麵穿著青緞灰鼠褂。鳳姐笑道:“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的,賞了你倒是好的。但這褂子太素了些,如今穿著也冷,你該穿一件大毛的。”襲人笑道:“太太就給了這件灰鼠的,還有件銀鼠的。說趕年下再給大毛的呢。”鳳姐笑道:“我倒有一件大毛的,我嫌風毛出的不好了,正要改去,也罷,先給你穿去罷。等年下太太給你做的時節,我再改罷。隻當你還我的一樣。”眾人都笑道:“奶奶慣會說這話。成年家大手大腳的,替太太不知背地裏賠墊了多少東西,真真賠的是說不出來的,那裏又和太太算去,偏這會子又說這小氣話取笑來了。”鳳姐兒笑道:“太太那裏想的到這些,究竟這又不是正經事。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體麵,說不得我自己吃些虧,把眾人打扮體統了,寧可我得個好名兒也罷了。一個一個‘燒糊了的子’似的,人先笑話我,說我當家倒把人弄出個花子來了。”眾人聽了,都歎說:“誰似奶奶這麼著聖明,在上體貼太太,在下又疼顧下人。”一麵說,一麵隻見鳳姐命平兒將昨日那件石青刻絲八團天馬皮褂子拿出來,給了襲人。又看包袱,隻得一個彈墨花綾水紅綢裏的夾包袱,裏麵隻見包著兩件半舊綿襖合皮褂子。鳳姐又命平兒把一個玉色綢裏的哆羅呢包袱拿出來,又命包上一件雪褂子。
平兒走去拿了出來,一件是件舊大紅猩猩氈的,一件是半舊大紅羽緞的。襲人道:“一件就當不起了。”平兒笑道:“你拿這猩猩氈的。把這件順手帶出來,叫人給邢大姑娘送去,昨兒那麼大雪,人人都穿著不是猩猩氈、就是羽緞的,十來件大紅衣裳,映著大雪,好不齊整。隻有他穿著那幾件舊衣裳,越發顯的拱肩縮背,好不可憐見的,如今把這件給他罷。”鳳姐笑道:“我的東西,他私自就要給人。我一個還花不夠,再添上你提著,更好了。”眾人笑道:“這都是奶奶素日孝敬太太,疼愛下人。要是奶奶素日是小氣的,收著東西為事的,不顧下人的,姑娘那裏敢這麼著?”鳳姐笑道:“所以知道我的,也就是他還知三分罷了。”說著,又囑咐襲人道:“你媽要好了就罷,要不中用了,隻得住下,打發人來回我,我再另打發人給你送鋪蓋去。可別使他們的鋪蓋和梳頭的家夥。”又吩咐周瑞家的道:“你們自然是知道這裏的規矩的,也不用我吩咐了。”周瑞家的答應:“都知道,我們這去到那裏,總叫他們的人回避。要住下,必是另要一兩間內房的。”說著,跟了襲人出去,又吩咐小廝預備燈籠,遂坐車往花自芳家來,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