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粵港縱橫紅“私商”(1 / 3)

2000年10月2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誌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周年紀念大會正在舉行。77歲的霍英東端坐主席台上,他是應邀出席這次會議的唯一一位非內地人士。

半個世紀以來,有關這位香港富豪在朝鮮戰爭期間“海上走私神秘發跡”的說法,一直在坊間流傳,而他本人對那段頗具爭議的經曆,幾乎從來不曾公開談論。

英雄莫問出處,但謎底總有一天要揭開。

發“戰爭財”

霍英東祖籍是廣州市郊的番禺縣。1923年5月,他出生在寄居香港海邊的一戶水上人家的小船上,家境貧寒,地位低人一等。更不幸的是,他7歲時父親病亡,兩個哥哥也因台風翻船遇難,母親隻好帶著三個年幼的孩子上岸另謀生計。

幸好他母親雖然不通文墨,卻堅持認為兒子應該接受教育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於是節衣縮食供他讀書,霍英東也很爭氣,考上了頗負盛名的皇仁書院(香港最早的官立中學,孫中山早年曾在此就讀)。但還差一年高中畢業時,日寇攻占香港,18歲的他被迫中斷學業,靠打各種雜工為生,再一次品嚐生活的酸苦。

霍英東人生中第一次大冒險,是1948年底與人合夥遠赴南海東沙群島撈一種可以做胃藥的植物“海人草”。當年他不過25歲,帶著招募來的近200名工人在島上熬過了6個月,不僅要頂著酷熱,還隨時麵臨缺糧、缺油、缺淡水的折磨,且每天要潛入海底與死神周旋。因為後方的合夥人失信私吞收入,霍英東辛苦半年分文未得。

但東沙島的艱苦曆練,不僅讓霍英東熟練掌握航海技術,也讓他更加敢於冒險,組織調度能力大大提高。從物質上說,盡管沒賺到錢,他卻擁有了一條長20米的大船,名為“東興一號”,後來朝鮮戰爭期間他從事海上運輸,全靠這條綽號“黑貓”的大船起家。“黑貓”身經百戰,裝運“禁運”物資前往澳門和深圳蛇口數百次,直到1952年底被港英當局的緝私船撞沉。

1950年6月,美國介入朝鮮戰爭,鼓動各國開始實施對華禁運石油等戰略物資,10月誌願軍入朝參戰,美國隨即對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麵實行出口許可證製度,聲言“凡是一個士兵可以利用的東西都不許運往中國”,即所謂“絕對禁運”。1951年5月,美國促使聯合國通過“禁運案”決議,包括英國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一同加入,港英當局因此連續頒布多項落實禁運的法令,小到“容量四加侖(英製1加侖約4.5升)以上的汽油桶”、“紡織品及衣料”等日常生活用品,均須申領出入口許可證。

從東沙歸來後的霍英東平日幫母親打理駁運船的小生意,還開了一家小型修船廠,可他不甘平淡,時刻留意有沒有新的發財機會。朝鮮戰爭爆發後,港英當局隨即控製石油產品銷售,中國內地許多緊缺的戰略物資行情迅速上漲,霍英東得知澳門(時為中立地區)許多公司大量收購汽油、煤油和柴油及五金、麻包等物資,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便與幾個朋友合夥,用風帆船裝運柴油到澳門,第一次就賺了幾百港元(當時普通工人的月工資也就100港元左右),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霍英東當時並不知道,他的主要貨主之一澳門南光公司,是中共秘密設立的貿易機構,受執掌廣東黨軍政大權的葉劍英直接指揮。在澳門華人領袖何賢(澳門回歸後首任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之父)、馬萬祺等協助下,南光公司正在想方設法高價收購國家急需的戰略物資。那時候,霍英東所做的一切,還遠談不上愛國熱情驅使,完全是出於一個商人的本能,他要抓住一切機會,改變自己和家庭的貧困命運。

三年甘苦

1951年春節前夕,因為合夥人之一的風帆船船主,把大家掙來的大部分錢都賭博輸光了,霍英東決定自立門戶,組建船隊。此時,他已擁有了自己的船,跟各大貿易行都建立了聯係,運輸貨物也從柴油擴展到藥品、麻包、五金、輪胎、橡膠、鐵皮等,不愁沒有生意。他還把運輸目的地,從澳門轉到了中共直接控製下的深圳一個小漁村——蛇口。

這一次,霍英東與中共在港企業華潤公司和華南企業公司(簡稱華企)打上了交道,它們同樣負有打破港英當局“禁運”,向內地輸送緊缺物資的秘密使命。因為與澳門南光公司合作時建立的良好關係,霍英東很快成為華潤和華企最可靠的承運商之一,當年不少中方辦事人員,即使與霍素未謀麵,也都聽過他的大名。

雄心勃勃要大幹一場的霍英東,動員親友出錢出力加入了自己的船隊。他曾利用美英軍隊在港低價拍賣二戰剩餘物資之機,收購了一些舊船,在自營的修船廠內改裝,加大馬力和航速。以前風帆船從香港到澳門要走一天,改裝後的機動船時速達到10海裏,澳門和蛇口,都是四五個小時就到了,他的旗艦“黑貓”(排水量100噸)甚至裝了三台發動機,時速高達20海裏。

據與霍英東一同從事海上運輸的親友回憶,他的船隊有各類大中船隻15艘左右,總噸位超過1,000噸,還有十多隻供接駁擺渡用的小艇。相比之下,1950年6月新中國收回九龍海關的20艘艦艇,總噸位隻比霍家的船隊略多,航速大致相等,由此可見後者規模之可觀。

在此後的兩三年時間裏,不到30歲的霍英東坐鎮香港,指揮他的船隊及200多名員工不分晝夜地往內地搶運各種“禁運”物資,每天都至少有三到五艘船在海路上穿梭。精明的霍英東用錢疏通了港英當局的警署、工商署和海關,對最難對付的英國海軍巡邏艦,他的船隊有時在深夜裏用“捉迷藏”方式躲過巡查,有時則滿載“違禁”貨物大白天大搖大擺從英艦旁邊駛過。霍英東說“這叫膽博膽”,即比誰更大膽,因為傲慢的英國海軍不會相信,有人竟然敢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走私”。

抗美援朝期間,霍英東船隊運回內地的最大宗貨物是黑鐵皮,鐵皮很重,當時又沒有什麼裝卸機器,全靠人背肩扛。這些鐵皮是用來做汽油桶的,那時候國內鐵皮奇缺,又買不到大量空桶,如果不能盡快進口鐵皮,即使有汽油也無法及時運到朝鮮前線,這成了關係戰爭全局的大事。據說有一次,霍英東船隊在幾個星期內就搶運了數千噸黑鐵皮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