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漢林見張天保打斷他的話頭,明白老板這是不想他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明白,也就閉口不言。其他夥計還沒反應過來,不明白送大米就送大米吧,還記什麼數字。老板也是奇怪,送米最多的人不表揚,反而表揚這兩個幹力氣活最差勁的人。
隻有胡海似乎有些明白,點了點頭對王漢林投以讚賞的目光。
“今天所說,全是本店商業機密,不許向任務人透露。”張天保警告這些粗枝大葉的夥計們注意保密,然後留下胡海、王漢林二人進一步商議,把這些細節形成體係,以供夥計們執行。
“榮福齋”這些見機快的米店也隨之推出送米上門;“蔡記”、“胡記”這些小米店幹脆就關門竭業,坐等形勢變化;隻有“常興齋”這種大米店仍我行我素,主要做大門大戶的生意。
結合送米過程中其它細節,“家家樂”米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作業體係。zhan有先入為主的優勢,這套作業體係無形中成為丹陽米市的“行業準則”。
“家家樂”米店的貼心服務讓那些主婦們稱口不絕,把這作為判斷其它米店專業程度的標準。其它米店夥計上門賣米時,總會被那些主婦們報怨:“你們做事太不細心,‘家家樂’米行的夥計是會把陳米倒出來的,‘家家樂’米行的夥計會這樣做,那樣做。”
張天保又讓所有夥計詳細了解送米用戶的家庭情況,建立了完整的顧客檔案,總是能在顧客們家裏大米剛要用完時送到。那些主婦們經常會帶著一絲驚奇地問:“你們‘家家樂’米店是不是會算呢,每次我剛想買米你們就送來了?”
得到了全體主婦們的認可,又有顧客檔案的協助,總能在最恰當的時間把大米送到顧客家中。“家家樂”米店想不占領市場都難。
由於成交率高,每次送米上門基本都能完成交易,隨著顧客量的增多,一個夥計都分工負責一片地區,所以成本並沒有太大增加。僅僅隻是增加了十來個夥計的工錢,這相對於增加的銷量來說,是完全值得的。
為提高效率,米店還特地置辦了一駕馬車,把大米運到一些固定的地點,然後再由夥計們送往各家各戶。這樣一來,店麵的位置關係並不太大,張天保也就沒有重新租新的門麵,隻是租了一個大的倉庫,作為選米的地方。
一個來月的時間,“家家樂”米店便控製了丹陽近八成的大米銷售。那些中小米店叫苦不迭,“常興齋”這樣的大米行也真正預感到了危機的來臨。
一萬多兩白銀!這是“家家樂”這段時間來的銷售收入。看著那一堆白皙皙的小銀山,張天保愜意非常,比拿著一遝鈔票養眼多了。銷售的大米都是借自於縣衙倉庫,離秋收還有一段時間,他決定好好利用手中的資金。
衣、食、住、用、行,人們的生活都圍繞著這五件事運轉,當然也就是賺錢的最好行業。
經過籌備,“家家樂”布莊在陣陣鞭炮聲中掛牌成立。有了資金,底氣也就充足,布莊鋪麵是在繁華的廣濟街上,裝修也極盡典雅大方。
開來之前,張天保就作好了充分的廣告宣傳,每個夥計給客戶送米的時候都會介紹新開布莊的特色及促銷政策。有了米店積累下來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再加上一些買送促銷,布莊開業當天可比米店熱鬧多了。人山人海,把布莊擠得水泄不通,剛開業不久,那些低價銷售的白衫布便告脫銷。
“看來這小子胃口不少呀,又做起了布莊。”沙應龍看著“家家樂”布莊前熱鬧非凡的場麵,又氣又恨。
“二爺,你看咱們布莊……”“福記”布莊掌櫃辛閔簡向沙應龍討主意,他見識過“家家樂”米店把丹陽其它米行都擠兌得半死不活,害怕自己的布莊也步此後塵。
“這次不能再像米店,要早做準備,咱們福記布莊也降價銷售,我就不信張天保這小子能鬥得過我沙應龍。”沙應龍恨恨地望著“家家樂”的招牌,誠心跟張天保打一場價格戰。
“這……二爺,要降價多少?”辛閔簡小心翼翼地問。每家店鋪做掌櫃的都會頂一定的身股,降價也關係著辛閔簡的利益。
“看‘家家樂’布莊的定價,反正比他底一錢就行。”沙應龍陰著著,自認這一招很是毒辣,看張天保有什麼法子應對。
“這樣咱們損失很大呀。”辛閔簡有些肉痛,不到萬不得已,一般店鋪是不願拚價格的,那隻會兩敗俱傷,漁夫得利。
“你笨呀,店鋪裏賣的布那麼多種類,你隻須要降低一種普通布匹的價格。顧客那會對每種布匹的價格都熟悉,見這種布的價格低,自然也會認為其它布匹的價格也低。”沙應龍以教導晚輩的口吻說教著,這是他收購藥材是經常使用的法子。
收購藥材的旺季,他往往會把黃蓮的收購價格稍高於市場價,那些藥農自然願意賣給他。既然黃蓮賣了,其它藥材也就不好現找其它商人,大多都是所有藥材一並賣掉。就是這一個小小的法子,讓他比其他藥材商要多收近一倍的藥材。
“還是二爺見多識廣。”辛閔簡點頭受教,立即回“福記”布莊布置降價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