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駐一道防諜反諜的防線(上)(2 / 3)

近年來,我國接連發生了多起經濟技術情報失、泄密案,給我國的經濟建設造成了許多不可彌補的損失。提高中國公民的保密意識,加強經濟技術情報的保密措施,已成為當務之急。有關部門、有關領導應該把經濟技術情報的保密,列入與經濟技術開發同等重要的地位,把經濟技術情報視為企業的生命所在,嚴格保密,讓那些覬覦我們的經濟技術情報的商業間諜們無縫可鑽、無懈可擊。

處處留心防泄密

有防諜的意識,還要有防諜的本領。間諜的臉上沒有刻著“間諜”二字,相反,他們或者是你非常尊敬的風度翩翩的外交官,或者是你想百般拉攏的大腹便便的商人,或者是你特別佩服的“學識高深”的科學家,或者是你無限崇拜的“技藝高超”的藝術家。乍一看,衣冠楚楚,溫文爾雅,使你無法與偷技術、竊情報的商業間諜掛上鉤來。而就在你這種大意之中,他已把黑手伸向了你的商業秘密。

商業間諜都是以合法的身份和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悄無聲息地潛伏在你的身邊,在“歡歌笑語”中窺測與竊取你的情報。目前商業間諜的掩護身份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給我們的防諜保密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國際商業間諜最常用的掩護身份,一是外交官,二是新聞記者,三是投資商人,四是探親旅遊者。無論國際商業間諜怎樣改頭換麵,變化多端,但萬變不離其宗,他們終究要露出其與身份不符的貪婪之心和罪惡之手。隻要我們時刻保持警惕,腦海裏有一根保密防諜的弦,就能識別用各種外衣偽裝著的商業間諜,把商業間諜拒於國門之外。

首先,我們必須消除一個非常錯誤也非常危險的觀點,那就是國際商業間諜不會找到我這裏來。就是在這種錯誤觀點的支配下,我國獨占世界市場的宣紙生產技術、景泰藍工藝、龍須草席加工技術等等技術秘密被國際商業間諜竊取,給我國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藍靛是我國獨有的天然植物染料,屬國家秘密。1997年5月,有7名美國人以旅遊為名,來到位於我國黔東南地區的台江縣,潛入村民家中。村民僅用20元人民幣便將幾十粒藍靛種子賣給了美國人,幸好被我方有關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在他們即將飛離貴陽時,被我有關部門如數截下。這些村民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們以20元賣出的竟是重要的國家秘密!

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國際商業間諜已在無孔不入地覬覦與窺視中國,時刻在企圖竊取中國的獨有技術與經濟情報,我們絕不能大意,不能輕視,不能無動於衷!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堅決把國際商業間諜拒於門外,這不僅是企業生存的需要,也是我國經濟正常發展的需要。

值得我們重視的是,許多人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在對外交往中,在接待外國友人、商人、來賓中,由於保密意識談薄或擅自擴大參觀項目與參觀範圍、改變參觀路線、回答不該回答的問題而導致泄密的事情屢有發生。1979年9月,美國某公司技術代表團到我國一個機器廠參觀洽談合作項目。原定參觀時間100分鍾,參觀過程中客人一再要求增加參觀考察項目、延長參觀時間,並且違反事前約定,隨意拍照、錄像,向有關人員提問題。我方人員因怕“得罪”貴客,竟無原則地一再相讓,使參觀進行了一整天,工廠的全部情況和技術秘密被客人獲取,合作事宜再未談起。

另外,我們不無痛心地看到,許多人見了外商來了,就以為是財神爺來了,就會來投資,搞合作,哪還有什麼保密防諜的觀念,生怕想一下就會影響“感情”,就會阻礙合作關係,於是什麼都依著外商,要看什麼就給他看什麼,要查詢什麼就給他答複什麼,好像成了“鐵杆兄弟”。待人家套取情報後一去不複還了,他還在這裏癡心地等著“國際友人”來合作。還有的人認為,他們與外商已經是合作夥伴了,沒有必要還留一手,便毫無保留地把什麼東西都全部暴露給他們,沒有想到合作不是永久的,“友誼”也不是絕對的。許多外國企業就是用這種合資合作的方法套取了我國一些企業的專有技術。中國的企業到國外去參觀,人家可是戒備森嚴,處處設防,真正關鍵的東西,是絕對不會讓你看到的。

與外商打交道必須謹慎從事,這不是我們心胸狹窄,而是起碼的保密原則。在進行對外科技、學術交流中,在理論上可以盡量發揮,但在具體應用上則應該一帶而過;對科研成果的關鍵性工藝、數據、配方,絕不能輕易透露;對合作中需要向對方提供的資料,也應根據合作項目的進展情況分期提供;對重要秘密則應進行一些技術上的處理,這樣既能滿足合作的需要,又最大限度地保守了秘密。

出國人員進修、講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活動,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泄密途徑。我國出國進修講學人員,出國時往往帶有一些資料、樣品,如果缺乏必要的保密教育和嚴格的審查製度,最易造成泄密事故。某學院教師到東京大學進修,給學院寫信要求把國內已經研製數年並已取得階段性科研成果的金盞花素的提取與製作技術作為自己的進修課題,要學校將已有的研究資料寄給他。金盞花素經臨床驗證,對治療因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偏癱有顯效,是我國中藥研究的重要課題。雖然尚在研究中,卻被日本醫藥界探知,幾次派人與我國洽談合作事宜,被婉言拒絕。該教師對此情況業已了解,又提出這樣要求,可見保密意識之差。

沉香是一種高級藥材,又是一種高級香料,過去我國每年都需花費大量外彙從國外進口。7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幾家科研單位協作攻關,發現真菌入侵是結香關鍵,進而用人工模擬取得成功。這一成果無論對滿足國內需求,還是滿足國際市場需求,都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1981年末,參加該課題研究的某植物所專家,應邀參加亞太地區藥用植物應用研討會,在會上作了《人工接菌結沉香》的專題報告,詳盡地介紹了真菌入侵結香的機理和研究實驗過程,使我國這項重大科研成果,尚未來得及正式轉入工業化生產,便被完全公開。我國重大科研成果“柞蠶空胴病防治方法”、“人工牛黃”的研製等,都是通過類似方法被泄露出去的。

1999年9月,美國《華盛頓郵報》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中央情報局前副局長克爾的話說,美國自中國訪問學者處獲得的情報更多。他舉例說,美國在80年代初期對中國核武器和導彈知之甚少。但兩國數以百計的科學家這些年來的交流,逐漸填充了美國在這方麵的空白。

此言不能不讓我們感到震驚。我們需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科技交往,但又不能在科技交往中泄露經濟技術情報,損害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這是擺在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和有關部門麵前的一件大事。為此,有關部門提出,在對外科技交流中,所有參加對外科技交流活動的人員,必須增強保密觀念,嚴格遵守保密製度,防止被他人竊取科技秘密。對外開放的企業、事業單位,包括與國外有關機構有交換資料關係的單位,要根據國務院有關部門製定的科技保密規定和保密項目清單,擬訂本單位對外介紹的口徑,劃定外賓參觀範圍,確定對外開放的項目、技術和交換資料的範圍。對應當保密的項目,要有切實的保密措施。在同外國人進行交往與通訊中,不得泄露我內部科技秘密,未經批準,不得私自提供非公開的工藝、技術訣竅、資料、樣品、苗木、種子等,不得攜帶內部材料會見外賓,參加宴會,陪同外國人參觀、遊覽或到駐華使、領館聯係工作,不準將秘密文件、資料和記有秘密情況的筆記本等文件攜帶出國,不能把即將完成的科研課題作為個人出國進修或合作研究的課題。送往國外的論文、摘要或講稿,必須由作者所在單位進行審查。如涉及尚未公開對外的內容,必須注明並按隸屬關係報主管部門審批,未經主管部門審批,個人不得私自將論文或講稿送往國外。對科技消息的報道和科技成果的展出,要采取慎重態度,一切對外的報刊、廣播、電視和展覽等都不得發表或展出保密的科學技術內容。

破解商業間諜竊密的花招

我們要防止商業間諜,首先就要認識商業間諜;我們要保密,首先就要了解竊密的方法與手段。

從大量的竊密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商業間諜雖然是以竊取商業秘密為主要目標,但其竊密的手法與政治間諜和軍事間諜大同小異,最常用的也是利用某些人的弱點進行收買、策反與滲透。

1、金錢收買與策反。

貪財愛錢是許多人的弱點,因而也是許多商業間諜竊取商業秘密的突破口。一些間諜機關不惜以重金誘惑外國公司的職員泄密。據透露,日本每年要花5億美元收買美國人,而在這些“秘密朋友”的幫助下獲得的利潤高達500億美元。

2、色情訛詐與要挾竊密。

利用色情,誘使對方上圈套,以抓住對方把柄,迫使對方就範,是間諜機關策反某些關鍵人物常用的手法之一。

3、派遣間諜進行滲透。

滲透,是間諜機關在目標國或目標企業的要害部門安插間諜進行活動。一般是選派幹練的間諜情報人員或是代理人,想方設法打進目標國與目標企業,刺探竊取該國家或該企業的核心機密情報。這是古今中外間諜機關進行情報活動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一種手段。也許有的人會說,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依靠人造衛星、航天飛機和尖端的電子儀器就能獲取情報,這種派遣間諜刺探情報的古老手段,早已過時,不再需要。當然,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新技術的應用,給防間保密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和複雜性。然而,無論科技怎樣發達,機器是不可能探知人們內心深處考慮的問題的,也不可能弄清藏在保險櫃裏的文件內容和技術圖紙資料。因此,派遣間諜滲透到目標國或目標企業刺探情報的傳統手法仍然是當前間諜獲取情報尤其是商業秘密的重要手段。

4、利用學術交流等名義進行竊密。

在談話、聊天、暢敘友誼中,或者以學術交流的名義,有意引導話題,巧妙套取對方的秘密,使其於不知不覺中泄露自己的商業秘密,也是商業間諜常耍的花招。另外,國際上各種博覽會很多,廠商大都要通過展覽會宣傳自己的產品和技術。這正是競爭對手搜集技術、經營信息的機會。因此,要防止秘密信息被竊取,攜帶的秘密資料要保管好,廢棄的資料要及時銷毀不要亂丟,介紹產品要注意分寸,既要引起買方興趣充分介紹產品,又要注意保護產品的關鍵技術。新開發的產品要及時進行專利注冊,提供樣品時要謹慎,防止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