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駐一道防諜反諜的防線(中上)(1 / 3)

二、給中國企業補上商業秘密一課

外國企業是如何反竊密的?

商業秘密之所以成為秘密,關鍵在於嚴格的保密。對此,國外的一些名牌企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的經驗。

美國的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計算機公司,在生產電子計算機和半導體的電子工業領域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它的產品在世界市場上擁有相當大的占有率。麵對境內外間諜的竊密活動,IBM公司采取了一係列反諜保密措施。走進公司,迎麵是全體職工視為座右銘的醒目標語:“謹言慎行”、“口不慎而船沉”。宣誓書上寫著:不在任何場所談論技術秘密;不論由於什麼原因,離開公司的人都不得帶走任何文件、資料。員工守則規定:在職人員參加一切活動,均不準觸及秘密情況;對方如果問及,要明確拒絕;無法回避時,寧可退席。在其公司內部,一切秘密設施都由專人管理,另外還設有專職安全保密管理人員,日夜監督保密情況。IBM還成立了一個檢查團,定期對各分公司的日常保密工作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公司機密房間及辦公室公文櫃是否上鎖,紙簍裏能否找出含有機密內容的紙張,被丟棄的文件是否用碎紙機處理過等等。IBM還經常對將來發展的新產品,故意泄露假情報,讓商業間諜誤入歧途。

走進IBM大樓,接待人員雖然禮貌周全,卻立即給人一種戒備森嚴的感覺,即使有充分理由要求入內,也須先與值班室總台聯係,提供身份證件、登記、詢問、換證,在警衛人員的監視下,以特種通行證——磁卡,刷過門上的識別標誌係統後,才能登上電梯。電梯內、樓層間、走廊裏的“電眼”始終將來訪者置於監視之下。在要去的部門房間門口,有人出來迎接,因為門總是關閉著的,隻有使用迎接者持有的磁卡,門才能為你打開。“門禁管製”是IBM公司的第一道防線,把好第一道防線的重要性人盡皆知,任何一位通情達理的客人都不至於因此而被得罪;相反,還受到許多來訪者的讚賞,嚴肅而又禮貌的接待,也是對客人的一種尊重。

員工每天都要做“清桌運動”,即離開時要保證桌麵地麵不遺留任何文件、資料或紙屑。文件、資料按密級分別入櫃鎖好;廢棄的文件、資料、紙屑須經碎紙機粉碎處理。垃圾桶要被經常檢查、抽查,以免保密資料誤入垃圾桶後被敵方間諜所得手,這些項目全部列入考核指標,並對員工的榮辱褒貶產生影響。

個人電腦的開機密碼由個人獨立設計、運用,不得由第二個人知道。密碼設計是用亂數組合英文字母,不易破譯。密碼必須每月更新一次,以防萬一泄密,電腦中儲存的資料被人偷竊。電腦開機時操作員不許離開現場。每盤軟件都必須明確標明密級,分級保存。公司裁員事前絕對保密。員工進入工作間後由主管官員當麵通知,在嚴格而禮貌的監督下辦交接手續,護送出門,用早已等候的出租汽車“送客”。所以如此戒備,是因為員工隻須用一張薄薄的磁卡便可將所知的秘密席卷而去。為防止員工平時竊密,許多關鍵部門和崗位都用閉路電視進行24小時監視,有些員工的電話也被監聽。

IBM的重要部門如磁帶檔案室、計算機中心、密碼設計室、研究發展部等,出入者須持有特殊磁卡並進行嚴格登記。取得一份高密級的文件資料,通常要經過三道關:在限區內,以密碼鎖鎖門;被保存在有特別防盜報警裝置和不易破壞的保險櫃中;經安全部門主管官員批準,方才被允許打開取出。重要保密資料常常被拆成幾個部分,由幾個人分別保管,使知密人員隻知秘密的部分內容而不是其全部。使用時再由專門人員進行“拚接”,以窺其全貌。

著名的微軟公司也將商業秘密看做是企業的命根。該公司非常重視新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保密工作。微軟公司複雜的電腦零件要由美國各地數百家公司生產,惟裝配工作要在微軟本部工廠進行。微軟公司向代理公司訂製某種零件時,隻提供該零件生產上所需的資料。代理公司在整個產品推出市場以前,是不會明白這些零件是做什麼用的,因此,在微軟公司新的產品問世之前,其他競爭公司根本無從得知它是什麼樣子。

不僅高科技公司的高科技產品在保密防範上如此,國外許多一般公司的一般產品保密措施也是這樣。從漢堡包的促銷計劃,到玻璃絲襪的一種新款式,到聖誕節上市的一種新式聖誕玩具等,在產品上市前都視為秘密,重重把關,以防被人竊密後捷足先登,偽冒或采取其他對抗性競爭措施,於己方不利。

一項產品從市場調查到設想構思、設計開發、研究試製、批量試產,到贏得用戶認可、喜愛,曆時多年,耗資萬千,可謂嘔心瀝血,如果諸多環節中有一個環節泄密、疏漏,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因此,外國企業無一不把商業秘密當做企業的生命來加以保護,不敢有任何的疏忽,任何的麻痹大意。

日本的許多公司設有“法務部”,可以理解為保密機構或反情報機構。企業中的一切涉外活動:貿易談判、科技交流、合作開發、形象塑造、專利申請、廣告宣傳、招聘解聘職工、接待參觀來訪等項活動,都將受到該部門的保密忠告和監督。日本許多企業還規定,在接待外賓參觀時,必須按規定的路線和項目進行,不得擅自更改;必須由2名以上人員陪同,以便互相監督,以防泄密。美、英、法、德等國許多企業規定,在接待外賓參觀時,必須使用本國語言,參觀內容和談話內容絕不允許涉及企業秘密。如果參觀者追問,便以“屬於企業秘密,不能回答”為由,婉言拒絕。

瑞士銀行采取了非常嚴格的保護銀行秘密的措施。銀行中的秘密存款業務一般由兩三名高級職員直接處理。為了不讓做賬的人知道儲戶的姓名,外國要人的巨額存款隻有一個號碼或暗記。而知道這個號碼或暗記的,全世界隻有三五個人。這種近乎苛刻的保密措施吸收了全世界各地的儲戶,使瑞士銀行業務長時期興旺發達,也被西方金融界奉為保密工作的傑出典範。尤其當今時代,現代金融部門廣泛使用計算機進行業務處理,計算機的安全保衛也提到了議事日程。為防止“黑客”對銀行係統的侵襲,許多國家采取了防止電腦泄密的安全措施。如有的國家采用“黑匣子”技術,建立電腦網絡安全“防火牆”,以防止未經授權的信息進出銀行網絡傳輸係統;有的製定出防止電腦電波放射的規定,以防電腦泄密;有的安裝各種通訊保密裝置;有的在電子貨幣交易中建立嚴格的使用密碼製度,並自動記錄每筆資金轉移的時間和流向,使未經授權者明白整個係統已受到全麵監控,從而嚇阻工商間諜的入侵圖謀。

倫敦一家出版社出版了約翰?邁克林的作品《顧問》,作者通過對一樁事件偵探的全過程,展示了現代銀行業是如何進行保密工作的,較深刻地反映了當代企業的防諜保密意識。以下是其對某英國銀行計算機中心的描述——

計算機中心的所在地是嚴格保密的,中心被偽裝成汽車庫,隻有屈指可數的擔任第一線警衛任務的車輛才可以進出。這座計算機中心本身就設在廢棄的倉庫裏,裏麵按最新技術和設計標準,寬大的地下室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很難想像,作為英國最大銀行之一的計算機中心就設在這座建築裏。保衛人員坐在裝甲防彈玻璃門的後麵,悉心檢查工作人員和來訪者的證件。他們用監視器檢查所有通往中心的通路。在來訪者還沒有看到這座假倉庫之前,他就已經出現在顯示器上,他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下來。入口處的門用遙控裝置操縱開關,這種方法是專門對付想混入計算機中心的犯罪分子的。為了限製職員進出和提高安全性,中心還被分成藍區和紅區。在存放情報資料的紅區,隻有持“紅卡”的人才可以進入,而在藍區,隻放行持“藍卡”的人。出入卡既是通行證,又是電梯鑰匙,沒有卡的人就會走投無路。實行分區證還有一個目的,即防止可能利用情報資料搞鬼的程序設計員接近情報資料。計算機中心的工作人員是不允許結識形跡可疑的人的,隻能光顧計算機中心的酒吧和咖啡廳,上下班坐出租汽車,除了上班必不可少的文件外,不允許帶出帶進任何東西,工作人員的相互交往還要受到監視。

商業秘密也同我們的生命一樣,特別的脆弱,任何的一點打擊,都有可能使其蕩然無存。因此,一些外國企業對待商業秘密便是這樣小心翼翼,生怕給竊密者留下一絲縫隙。

反竊密,已成為許多外國企業的一項與產品開發、市場營銷同等重要的工作。一些企業不僅製定了全麵的防諜保密措施,而且還專門聘請專業情報人員進行反竊密工作。饒有趣味的是,隨著竊密技術的日益高科技化,反竊密手段也越來越先進。

通訊泄密曆來是困擾企業家們的一件頭痛之事,如何進行通訊保密,自然頗受社會關注。最近,一種受美國航空技術局托管由美國某企業研製的保密電話開始推向市場。該電話將通過向脈衝流輸入假數字序列的方式改變正常的人類語言,然後再將這種假數字序列輸出,恢複正常的人類語言。這種在電話機裏完成的加密和解密過程全部自動完成,用戶是不會有任何察覺的,但竊聽者卻無從辨聽。

除了保密電話機外,美國航空技術局還準備研製一種無法仿製的專用集成電路電話係統。因為現在製造計算機的秘密時常失竊,所以許多深受間諜之害的電子公司都在研究研製有效的、能自動銷毀集成電路板的自爆係統。在這一領域,似乎日本人已捷足先登,他們已經研製出了一種方法,在有人試圖拆看時,電路可以自動爆炸或者自動銷毀。

竊聽、竊視裝置的微型化大大提高了形形色色間諜的活動效率。與此相對應的,一種便於隨身攜帶的專門幹擾收錄談話的裝置——便攜式錄音幹擾機在包羅萬象的商業產品中應運而生。如果同時打開錄音裝置和收音機的話,那麼錄音磁帶就不會錄上任何談話內容。

偷拍資料是間諜的一種竊密手法,但現在有人專門發明了防止翻拍的紙。加拿大“諾科姆”公司便是最先開始生產這種特殊紙的。這種紙的感光性能可以防止對紙上文字進行翻拍,對這種紙進行任何拍攝均無效果,得到的是黑乎乎的一片無用的紙。這種魔紙不僅受到許多偵察機關、軍事指揮機關的青睞,而且已成為許多企業爭相追逐的對象,僅美國企業一年就訂購了2億54萬張這種紙。

有的公司還用測謊儀對那些準備擔任公司要職的人、準備從事秘密交易的經理、被懷疑出賣了“自家”機密的潛在商業間諜進行測試。世界上幾乎有1/4的大型企業都設置了專門使用測謊儀的部門,這些部門通常掛著令人琢磨不透的“谘詢公司”的牌子。

國外有些企業為了保密,甚至像戰爭時期製定“口令”一樣製定了自己獨特的秘密聯絡方式,最常見的是書信、電話、電報的“密語”。如用蔬菜的名字代替與你單位發生關係的公司企業,用蔬菜價格的倍數代表商品價格;用天氣變化代表行情;用水果名稱代表人名等等。

這確實有點草木皆兵,但也是為了有備無患。因為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貽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