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禪師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情,而我回答的是道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的原因,而我回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的道理,道理都是一樣的。”
一隻風箏,因為被繩牽住,即使再怎麼飛,也飛不上萬裏高空;一匹壯碩的馬,因為被繩牽住,即使再怎麼烈,也會任由鞭抽。人生亦是如此,常常會被功名利祿所累。一次得失,會讓人痛心疾首;一段情緣,會讓人愁腸百結。快樂哪去了?幸福哪去了?人生皆因功名利祿而奔波、勞碌。
佛陀在世的時候,曾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他兩手各拿一隻花瓶,前來獻佛。
佛陀看到黑指婆羅門手裏拿的花瓶說:“放下!”
婆羅門雖然不解,但還是把他左手拿的那隻花瓶放下了。
佛陀接著又說:“放下!”
婆羅門仍然感到困惑,但還是把右手拿的那隻花瓶放了下來。
然而,佛陀依舊對他說:“放下!”
這時的黑指婆羅門更加困惑不解了,他忍不住地對佛陀說:“現在我已經兩手空空了,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請問現在你要我放下什麼?”
佛陀慢慢地說:“我並沒有叫你放下你手裏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如果你把我說的這些都放下了,那麼你便再沒有什麼了,你將從生死桎梏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頓時醒悟,終於明白佛陀的放下是什麼意思。
放下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有人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情,就對愛情放不下;有了事業,就對事業放不下。放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人說了一輩子,但是糾結了一輩子。而真正懂得放下的人是懂得幸福的人。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在河畔的樹下修行了12年。雖然他修行的時間比較長,但是始終不能除去自己貪欲的念頭。他雖然整天誦念佛經,但是依舊心思散亂,沉迷於欲念裏。
一天,釋尊看見機緣成熟,覺得是拯救那個修道者的時候了,於是便化身為一個和尚走到河畔去跟那個修道者在樹下住宿。
那是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突然從河裏爬出一隻烏龜,這個時候剛好有一條饑餓的野狗走過來。野狗看見烏龜頓時心中暗喜,毫不遲疑地采取行動,張大嘴巴準備吞下那隻烏龜。
烏龜看到野狗吃了一驚,它立即將頭尾和四肢縮進龜甲裏去。野狗焦急地用鼻子嗅著眼前的烏龜,左思右想也沒有任何辦法,最後隻好失望地慢慢離去。
烏龜見野狗走遠了才慢慢地將縮著的頭和尾伸了出來,總算逃出了一場劫難。
兩人目睹了野狗和烏龜的這一幕,修道者對身旁的釋尊說:“那隻烏龜得以存活是因為他有龜甲保護生命,這樣野狗才無計可施。”
釋尊說:“你說得很對,你有沒有想過,人難道不如這隻烏龜嗎?世人不懂得世間的事情都是變化無常的,所以都會在心裏存有欲念,這就給外魔以可乘之機。貪欲就是人的外魔,它會趁機破壞人的精神,使人陷入生死輪回。其實,一切苦惱全由自己的內心而起,如果一個人懂得放下,那麼就不會有苦惱了。”
修道者聽完釋尊的話,立刻斷除了欲念,很快便修得正果。
隨緣放下是一種境界。放下的是人生多餘的東西,這些東西看似很重要,但是對人心靈的淨化沒有任何意義。其實,想要幸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懂得放棄。
一個人隻有學會放下,才會擁有瀟灑自在的人生。生活的幸福也是從放下開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是有些追求隻能讓人覺得是一種累贅。聰明的人懂得取舍,知道人生追求的意義是什麼,也明白生活幸福的真諦是什麼。
放棄是最高尚的選擇
放棄很多時候也是一種成本,經濟學上稱其為機會成本,在做出一個選擇時其實也就是投入了這一機會成本。若不知道該如何放棄,而且什麼也不想放棄,那麼心想事成和美夢成真可能永遠都隻是空想。
麥克的父親給他帶來一則消息,一家知名的跨國公司正在招聘計算機網絡員,錄用之後有豐厚的薪水。因為這家公司很有發展的潛力,所以近些年新推出的產品在市場上十分走俏。
麥克自然很想應征上,然而在職業學校的培訓已經接近尾聲了,如果真的被聘用上,一年的培訓就夭折了,連一張結業證書都拿不到。這下,麥克開始猶豫了,父親笑了並說要和麥克一起來做一個遊戲。他把剛買回來的兩個大西瓜放在麥克麵前,讓他先抱起一個,然後再抱起另一個。麥克這下傻了眼,一籌莫展。抱一個已經很沉了,無論如何也無法抱起另一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