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當斷則斷,彈無虛發(1 / 3)

暗黑製黑

厚黑處世者,可以將推心置腹的坦誠態度用到極致,但骨子裏藏著的卻是一顆奇黑無比的“黑心”,一旦有機會,會毫不猶豫地背後下暗手。比如,一個很要好的同事,與你爭奪同一個職位時,麵對二選一的局麵,你怎麼辦?或者一個同事各方麵能力比你強得多,幾乎成了你仕途發展的絆腳石,比又比不上,鬥又鬥不過,你又該怎麼辦?你唯一正確有效的選擇就是:明的不行來暗的,正的不行來邪的。絕對要狠下心來通過暗吹陰風,把對方搞垮,為你的仕途發展掃清障礙。

曆史上,秦朝的沙丘政變後,趙高的陰謀一步一步地實現,剩下的最後一個,也是最大的障礙,就是沙丘政變的同謀者李斯。

李斯一直是趙高的一塊心痛,因為他知道趙高的一切陰謀,而且他本來就是反對政變的。李斯位居丞相,是一個很有政治經驗的人,隨時都有可能除掉趙高。所以,趙高必須先發製人,置李斯於死地。於是,趙高想出了暗吹陰風、借刀殺人的陰謀詭計。

一天,趙高詭詐地對李斯說:“關東群盜蜂起,可皇上根本不把這事放在心上,反而急於征調役夫修築阿房宮,采辦聚斂那些狗呀馬呀之類無用的東西。我想勸諫他,可是人微言輕,恐怕起不了什麼作用。這些其實是您當丞相分內的事,您為什麼不去勸諫一下呢?”李斯不知是計,非常讚同趙高的意見,說:“本來我早就想進諫,可是現在皇上不上朝,居於深宮之中,很難找到進言的機會。”趙高見李斯進了自自己的圈套,就說:“如果您真想進諫的話,我給您留意著,等皇上一有空閑,我就來通知您。”

趙高在秦二世擁姬挽妾、燕樂正歡時派人通知李斯去奏事了,一連幾次都是這樣,惹得秦二世大怒,說:“我平常有很多空閑的日子,丞相卻不來奏事,偏偏當我玩得高興的時候,丞相就來奏事,莫非丞相以為我年輕好欺吧!”趙高趁機進讒言說:“丞相參與了沙丘之謀,現在陛下做了皇帝,李斯的地位並沒有提高,他的意思是想裂土封王啊!另外,還有一件事,今天陛下不問,我一直沒敢說:丞相的長子李由為三川郡守,造反的陳勝、吳廣等都是丞相鄰縣的人,這正是楚地強盜橫行的緣由。陳勝的軍隊經過三川時,李由不肯出擊。我聽說他們之間還有文書往來,因為現在沒有拿到實證,所以一直沒敢奏聞。況且丞相在外邊的權力,比陛下還要大啊!”於是,秦二世就派人去調查李由通賊的事。

李斯得知此事,這才如夢初醒,知道上了趙高的當,但為時已晚。不久,李斯便被定成死罪。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處決李斯,腰斬於成陽,夷滅三族。

厚黑大師李斯死在了同為厚黑高手的趙高手上,原因就是李斯之“黑”是明的,趙高之“黑”卻是暗的,“明黑”是鬥不過“暗黑”的。

厚黑哲理

當你在與同樣精通厚黑之道的人相處時,“明黑”恐怕難以奏效。此時,你不妨假裝無事,甚至以吐露某些真言的方式來引對方上鉤,采用“暗黑”之法,一舉製敵。

上屋抽梯

我們常會碰到這樣一種人:他們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既想撈油水又不想丟掉烏紗帽毀掉美好前程。於是他們總會三心二意,腳踏兩隻船,隨時準備腳底抹油開溜,而不管別人可能由此而跳樓自殺。

為了防止這種悲劇發生,必須要斷其退路,讓這種人死心踏地地為你賣命。最好的辦法便是故意給對手提供便利,誘使其欣然行動,然後切斷其援助和憑借,將對方置於死地。“上屋抽梯”就非常形象地概括了這一計謀的含義。所謂提供便利,就是設“梯子”,引誘對手“登梯上房”,而後抽走“梯子”,使其無法逃脫。這一計謀在實施時,有兩個關鍵點:一是設“梯子”誘敵,二是抽“梯”斷敵“後援”。剩下的事,就如同“關門捉賊”差不多了。

此計與“關門捉賊”計的區別,就是多了“誘敵”的動作。誘敵方法很多,如古代兵法中講的“對性食之敵,示利誘之;對輕驕之敵,示弱誘之;將愚而不知機變者,設伏而誘之”等。總之,必須根據對手的實際情況而加以靈活運用。

有一位工人按政策規定可以調入某個城市工作,以便照顧雙親,為此他打了很多報告,等了很長的時間,仍然不能如願。後來他托人打聽,才知道所有的“關卡”均已打通,隻是在一個經辦人手中卡了殼。那人暗示他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沒有一部進口彩電作酬勞,那就幹等著吧。這位工人百般無奈,一咬牙用準備辦喜事的錢買了一部進口彩電,給經辦人送去,果然沒多久調動手續就辦妥了。此後又過了一段時間,工人的父母開始張羅兒子的婚事,不免為缺錢買彩電發愁起來。工人卻胸有成竹地帶上兩個夥伴,到那個經辦人的家,聲明取回“借給”經辦人看的進口彩電,經辦人拿出彩電發票正要發作,工人卻笑嘻嘻地打開電視機內蓋,撕下黏著的一小塊膠布,現出自己先前刻下的自己的名字,不消說,經辦人頓時如同啞巴吃黃連,做聲不得,眼睜睜地看著工人們把進口彩電搬走。雖然他對這位工人“上屋抽梯”、“過河拆橋”的舉動恨之入骨,可是卻沒有任何的辦法。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之所以短,就是讓人家堵住了後路,擔心如果不答複對方的條件,對方會把“吃”、“拿”的事實抖落出來。實際上,也存在這種可能。請客、送禮,就是別人給設下梯子,讓對方爬上去,到了房上,他就會顧慮自己所處的境地,隻好任由你擺布了。

厚黑哲理

給他人提供一些方便,引誘其“上房”,之後再抽去“梯子”,大談條件,此時,“房上之人”進退兩難,隻有唯命是從了。

無中生有

有一些男性朋友,在追求一個女人久攻不下時,不免會因愛生恨,惱羞成怒,從而在四周大散謠言:“我與某某女已經發生了性關係,她已經是我的人了。”於是很多人便以為是真的記在心中,特別是那些原來也對那個女人有意思的人一聽此話,頓時像見了塊臭肉,唯恐避之不及,以免被人笑話撿“破鞋”。於是那個女人也就必然歸他所有了。

在厚黑者處世的過程中,同樣可以運用這一計策。如果你想找一個人幫忙,對方並沒有幫你,你便可以四處宣揚你對對方有多麼多麼好,曾經為對方做過了多少事,幫了多少忙。相信十個人中有九個半會指責那人太沒良心。在這種輿論的壓力下,對方不得不盡快地幫你把你求他辦的事辦好。那麼如何實施這一計策呢?

你可以找來幾個朋友幫你在一個適當的場所裏,布設一個“交頭接耳”和“悄悄話”的陷阱。每個製造者都裝成無事的模樣,在講的過程中故意提高一點聲音,不過聲音不要過於大聲,隻要讓周圍的人能“無意”中聽到就可以了。曾經有一家食品公司便是采取這一計策達到與另外一家食品公司聯合目的的。

在銷售競爭上,A食品公司為取得更多的優勢,一直以來就想與B公司聯合。可惜的是B公司卻拒不接受。A公司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采用如下手段:組織多個小組,每個小組由兩個或三個人組成。首先對這些人進行保密製度的教育,然後分別派他們到球場,或餐廳、車站、百貨商場等人流擁擠的場所,三兩個人竊竊私語,故作神秘地交頭接耳。諸如B公司裏有個患有某種傳染病的工人一直在正常工作,或吃了B公司生產的某品牌奶粉會鬧肚子等謊言,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地散布開來。

B公司高級奶粉的聲譽也因此而一敗塗地,不得不主動提出與A公司合作。

謠言是殺人不見血的“刀”,隻要善用這把“刀”,就能將對方剁成肉醬。不過提醒大家必須記住一點,那就是語言又是雙刃劍,它可殺傷對手,同樣也會傷害你自己,所以千萬慎重。

厚黑哲理

無事生非,造謠生事,通過謠言將對方孤立,置其於兩難境地,不由得他不順從於你,隻是這謠言雙刃劍,貴在巧妙布局,不傷大雅。

打草驚蛇

唐朝有個縣令,名叫王魯。自從就任以來暗中貪汙受賄,衙役們也跟著效仿,索取賄賂,百姓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有一天,王魯得知上司要來察訪民情,肅整吏治,不禁擔憂起自己頭上的鳥紗帽來。他在批閱公文時,正好看到本縣百姓連名告發他手下受賄的一疊狀子,更是憂上加憂,神情恍惚。憂慮中,他不由自主地在兩張狀子上批下“汝雖打草,吾已驚蛇”八個字,從而流露出唯恐手下被告發而牽連到自己的恐懼之情。

無意識的打草驚蛇,會使對手有所警覺,予以防範;有意識的打草驚蛇卻可以使對手驚慌失措,答應你所有的要求。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窺測對方的內心秘密,不妨嚐試一下這一計策,旁敲側擊地說出他內心秘密的一些話題,再仔細觀察他的神情與言行舉止有無變化,往往會猜到八九不離十。

比方說,你中了愛神丘比特之箭以後,急於想了解你的意中人心中是否也同樣泛起愛的漣漪,可是你卻怯於直接把話挑明。那麼,常見的間接了解方式便是:“有的人說我們倆的來往有點那個,你看是不是真的能那樣呢?”如果經過如此這般反複試探之後,被驚動的對方心中的小鹿慢慢向你靠近,你的探求便將得到最好的報償;如果還在徘徊猶豫,你就應用“計”、用“心”去接近她;如果明確離你遠去,你最好說聲“誤會”而開始新的追求,反正天下女人多著呢。

在求人辦事的時候也一樣可以打打草,驚驚那些“蛇”。

比如,在某天到他家裏拜訪時,似不經意地告訴他,外麵似乎有些傳說,說他有受賄行為,還說他與某某女有不正當的男女關係,有人撞見他倆在一起。如此點到即止,保證聽得他麵色發青、心驚肉跳,一定會求你:“哥們有事好商量,你有困難盡管說,我會幫助你解決的。”

這時的他說話絕對是真誠的,你盡管開出他力所能及的價碼,讓他也爽快地為你服務一次,這就叫一物降一物。這世界沒有絕對的凶狠角色,隻要你能抓住他的痛處,包他立即全身發軟任你支使。不過,我們在沒有確鑿的證據前絕不要用這一招,否則他會反咬你一口,叫你吃不了兜著走。

厚黑哲理

“打草驚蛇”亦有區別:無意識的“打草驚蛇”,會使對手有所警覺,予以防範;有意識的“打草驚蛇”,卻可以使對手驚慌失措,答應你所有的要求。

兵不厭詐

所謂兵不厭詐,引誘對方上當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是婦孺皆知、老少皆宜的計謀。但是,婦孺皆知、老少皆宜並不代表人人會用,誰都能用好。倘若能把這個不大不小的計謀用得出神入化的話,那麼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厚黑高手了。下麵有一個例子,可以告訴我們正是這個方法使一位朋友成功地從一次冒險的生意中幸免,事實上,那次危機很可能使他個人的財務陷入一蹶不振的狀態。

這位朋友是被說服涉入一項旅館業的投資的,這是一家位於紐約水牛城的旅館,由於對旅館業的經營一竅不通,所有管理上的細節,事前都由他的夥伴答應一肩承擔。不幸的是,剛簽完合約,他的夥伴即因心髒病突發送入醫院。這樣一來,他便必須獨自麵對旅館經營的一切問題,在當時,旅館每月虧損一萬五千元。

這位朋友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試著從哈佛大學的企業管理學院所用的教科書《旅館業的經營》中尋求幫助,卻發現在短時間內,那些知識對他沒有任何的用處。因此,他感到十分地苦悶,但是又沒有任何其他的辦法,便隻好硬著頭皮開始了那家旅館的管理。

一到旅館,他就讓經理每隔十五分鍾,讓一位員工與他麵談。一個接一個,甚至供應旅館食物、器具、服務的供應商,都是他麵談的對象。每一個進入他房間的人,聽到的話幾乎都相同:“很抱歉,我們無法與你繼續合作下去了。”

當他們現出驚愕的表情時,這位朋友再繼續說道:“公司無法起用一位失去競爭能力的員工。你看來不錯,應該有相當的能力,可是每個月虧損一萬五千元,我實在不知道更好的處置方法。”每個人在這時,幾乎都是同樣的反應,說出目前之所以有這種狀況的原因,以及應對的方式,加上他可以改進使旅館步入正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