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老板約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客戶吃飯。這個客戶的業務是汪鵬負責的,他當然要作陪。在路上,老板提醒汪鵬:“你代表著公司形象,所以,呆會兒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細節。”
但是,個人的生活習慣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改過來的。以前,汪鵬陪客戶吃飯的時候,吧嗒嘴是常事,並沒有影響雙方做生意,但是這一次卻讓老板非常尷尬。大家喝酒喝到興頭上,客戶開起了汪鵬的玩笑:“我還是第一次和小汪在一塊吃飯,這小汪吃飯還帶伴奏啊!哈哈哈……”老板隻能尷尬地幹笑兩聲,而汪鵬的臉上則在發燒。回來的路上,老板一言不發。
後來,由於各種原因,這筆生意沒有談成。盡管和汪鵬沒有太大關係,但老板還是找了個理由讓他走人了。
據說,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就是因為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而被選中,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駕駛“東方”號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遨遊了108分鍾。
當時,和加加林一起候選的還有20多名宇航員。離最後確定人選僅有一個星期的時候,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了一個細節:在進入飛船前,所有宇航員中隻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下了鞋子,隻穿著襪子進入座艙。這個細節讓加加林瞬間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羅廖夫覺得,這個年輕人有良好的個人習慣,非常珍惜自己為之傾注了無數心血的飛船。於是,羅廖夫推薦加加林執行宇航任務,加加林也因為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而得到了載入人類史冊的機會。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好習慣是人在神經係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生活習慣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覺察不到。所以,一些壞習慣就成為一種藏不住的缺點,別人都看得見,我們自己卻看不見。也正因為如此,對於這些細微的生活習慣,我們就更要留心,否則的話,就有可能自毀形象,甚至自毀前程。
徐邁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大公司。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學生時代養成的一些散漫習慣還沒有改過來,結果給自己帶來了麻煩。
一天,他從總經理門前走過,總經理把他叫住後說:“小徐,你過來一下。”
自從進入這家公司,徐邁還沒和總經理單獨交談過,一聽到總經理叫自己,他心裏很激動,於是就馬上走進總經理的辦公室。徐邁問:“總經理,您有什麼吩咐嗎?”
沒成想,總經理板著臉問了一句:“小徐,你會走路嗎?”
徐邁被問得一頭霧水,不知道總經理是什麼意思。
見徐邁愣在那兒,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總經理向辦公桌前的空地指了一指,說:“你走個來回讓我看看。”
徐邁晃著肩膀,兩條胳膊甩來甩去地走了一個來回。
總經理說:“走路就好好走,端端正正地走,這裏是工作的地方,行為舉止都要莊重。你搖搖晃晃的,像個什麼樣子啊?我走給你看,你在旁邊學著點。”
總經理挺胸抬頭,目視前方,穩穩當當地走了一個來回。他告訴徐邁:“這才叫走路。你現在回家去練怎麼走路,什麼時候練好了,什麼時候回來上班。”
徐邁被總經理一頓教訓,整個人都懵了,回家的時候,都不知道是該先邁左腳,還是先邁右腳。
每個人在職場中都不是單打獨鬥。在同一間辦公室裏,你的個人生活習慣難免會影響周圍的人。所以,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你也要花點時間聽聽身邊的同事們對自己的評價,抽出時間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讓他們告訴你應該注意的一些“致命細節”。
在高卉的辦公室裏,有兩位同事的生活習慣讓她有苦說不出。
一個是她的上司--李主任。李主任的毛病是坐著的時候喜歡抖腿。高卉的辦公桌剛好在他的左後側,對他的這個毛病是一覽無遺。高卉經常看到的情景時:李主任上半身正襟危坐,桌子下麵的腿則輕微地抖個不停:有時是左腿,有時是右腿,有時兩條腿一起抖。剛開始,高卉隻是覺得有趣,並沒有什麼不適應。後來,李主任換了一把老板椅,隻要他腿一抖,椅子也就跟著“咯吱咯吱”地亂響。李主任自己似乎並沒有意識到,而高卉聽著卻非常不自在。
和辦公室裏的小周比起來,李主任的毛病那是小巫見大巫了。小周的毛病是扳手指,把自己的指關節扳得“哢哢”作響,聲音雖然不大,但他就坐在高卉身後。於是,每次他扳手指,高卉都聽得非常清楚。時間一長,隻要聽到“哢哢”的聲音,高卉就覺得頭皮發麻,就好像聽到人的骨頭一節節折斷一樣。但由於大家都是同事,又不好當麵糾正,高卉隻好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