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為人處世注重細節(5)(2 / 2)

在這件事中,小楊在發現自己的貴重戒指不見之後,心情比較著急,說話的語氣有些反常,本來也是人之常情,沒必要過於在乎。但小董卻對這件小事過於敏感,以至於疑神疑鬼、憂心忡忡,失去了和同事們交往的勇氣。

小董的這種心理屬於對細節和小事過於敏感,在職場中卻常常有類似小董這樣的人。比如,別人丟錢丟物,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但他們卻感覺不自在;別人不經意的一個動作或者一句話,往往會引起他們的過分恐慌與不安……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在和同事們的日常交往中,注意細節、周到細致沒有錯,但過分在意細節而患得患失就沒有必要了。

而有些職場中人總希望自己是工作中的強者,是同事們心目中的優秀分子,可往往事與願違,想象與現實之間有距離,這種距離促使他們更加敏感、緊張,隨時捕捉任何可能對自己不利的信息,結果就很有可能會形成一種惡性的心理循環:他們越敏感、緊張,就越容易成為同事們的話柄或笑料,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加劇他們的猜疑與敵意,這樣他們就會忘記為人處世的一些基本道理,把人際關係搞得一團糟。

人在職場,察言觀色的工夫當然是要有的,關注細節的態度也是必需的,但不能過於敏感。敏感過度往往會使得你忘記了為人處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對你的事業發展和職場升遷是沒有半點益處的。

十四、給自己找個台階下

你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尷尬的事情。如果你不能及時地給自己找個台階下,就會留下話柄、有損形象。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你的糗事也不會僅僅封閉在辦公室這扇門裏,而一旦傳揚出去,上司、同事乃至下屬也許都在想象你當初那種無地自容的尷尬狀,這種場麵即便是想一想,也夠你鬱悶一陣子的了。所以,能否給自己找個台階下,就成為對你的為人處世經驗和智慧的一種考驗。

在職場中,一旦遭遇了尷尬的局麵,你最好不要就事論事地為自己辯解,明智的做法是用調侃的語氣,營造出輕鬆幽默的氣氛,從而化解僵局。同事就算是心知肚明,但下不來台的時候誰都有,他也不會有意讓你出醜,彼此打個哈哈,你也就可以順勢下台階了。

李強與張娟在同一個辦公室裏,加上老主任,一共三個人。

一天,老主任下班時安排李強與張娟加班起草一份文件,老主任剛一離開,兩個人就因為具體的任務分配問題激烈地爭吵了起來,手都快戳到對方的臉上了。

老主任因為忘了東西回來拿,推門看到這樣的場麵,愣在了那裏。

李強與張娟也是措手不及,還好李強反應快,他一邊向老主任打躬作揖,一邊說:“我的老主任啊!您怎麼又回來了。我剛想跟娟子親熱一下,全讓您給攪了。”

張娟也連忙配合,故作嬌嗔地說:“就是啊!老主任,這點好事全讓您給攪了。”

老主任也是個明白人,當然不會戳破這層窗戶紙,“對不起,對不起,怪我,怪我”,打著哈哈就把局麵應付過去了。

如果尷尬的局麵是由於你的過失和錯誤造成的,你當然怨不得旁人。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自責、自嘲的方式給自己找個台階下。

殷濤剛參加工作,同一個辦公室裏有位老同誌--老王,年近50,馬上就要退休了。老王人特別和藹,對年輕人也非常關照,殷濤初來乍到,工作上、處世上蒙老王指點,獲益良多。

一天,工作閑暇之時,同事們一起閑聊。殷濤懷著感激之情地問老王:“王老師,我來這麼多天了,還沒見過師母呢!哪天我到您家裏,登門拜望一下師母吧?”聽到殷濤的這一席話,老王的表情立即黯淡了下去,隻是殷濤光顧著自己說,沒注意到老王的表情變化。在一旁的其他同事連忙向殷濤暗示他出言有誤,可還是沒有點醒夢中人。

見老王不吭聲,殷濤覺得有些奇怪,同事們隻好說出真相:原來老王的老伴前年已經去世了。老夫妻倆一向感情深厚,老年喪妻,老王的心情可想而知,雖然他嘴上不說,但內心裏一直隱痛。

“對不起!王老師,您看我這嘴。上學的時候就口無遮攔,上班了還是這熊樣,您千萬別見怪啊!”殷濤一不小心揭了老王的傷疤,尷尬得無地自容,連連地抽自己的嘴巴。

老王大度地揮揮手說:“沒事,沒事,你是好意。不知者不怪,不知者不怪。”

殷濤以自責、自嘲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歉疚之情,不僅贏得了老王的原諒,而且也給自己找到了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