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伊萊亞斯 豪在倫敦即將製作完成第一台縫紉機時,他正為生活的基本需求苦惱不堪,不得不常靠舉債來維持生活。自己買回糧食,親自下廚做飯。為了湊齊送妻子回美國的路費,他不得不四處借錢。雖然他的第一台縫紉機足足值 50英鎊,但他還是以5英鎊的低價將其賣出,而後將自己的專利證書作了抵押,這才湊夠了回家的旅費。
有個叫阿克賴特的男孩曾經在地下室裏為別人理發,但是他去世時的身價已經達到 150萬美元。世界對待人們的發明創造總是不夠寬容—不停地反對、製造出盡可能多的障礙,這個男孩也未能幸免,但是,他隻是不屑地對這些反對的聲浪擺了擺手。最終,在有生之年他贏得了眾人的敬仰和巨額的財富。
在麵對誹謗、中傷甚至迫害的時候,幾乎沒有什麼偉大的真理或學說可以幫助你,唯一的方式就是堅持下去直至得到公眾的認可。
幾乎每項造福於人類的偉大發現或者發明都是經過了這種磨難才最終得到人們認可的,期間,有的時候甚至還要抵禦那些當時看上去最為進步的人的反對。
對於那些被認為“沒有機會”的孩子來說,威廉普雷斯科特是個極佳的榜樣。在大學時代,他在一次“餅幹混戰”中被一塊扔過來的硬麵包打中了眼睛,從此他失去了一隻眼睛,而另一隻也幾乎看不見東西了。但是,這個男孩不願意就此過毫無意義的生活,他想有所作為。他決心成為一個曆史學家,於是他全心全力朝著那個方向努力。在借用別人的眼睛幫助自己學習了 10年之後,他才確定了自己第一本書的主題。之後,他又用了 10年時間鑽研古文獻以及手稿,之後他才出版了自己的《費迪南德和伊莎貝拉》。他的一生對年輕人來講是多麼有助益的教材!他的一生對於那些總是放棄機會、浪費生命的人來說又是一種多麼強烈的譴責啊!
人們通常所說的不利的環境並不能阻止你施展自己的才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演說家、政治家丹尼爾 韋伯斯特正是從新漢普郡崎嶇不平的山巒中誕生的。眾多偉大的領導者和慈善家正是從做苦力的芸芸眾生中、從一貧如洗的家庭中走出來的。
我們從哪裏還能找到比亞伯拉罕 林肯更能給人深刻印象的佐證呢?他的生命、事業和逝世可以被當做當代最壯麗的主題的序幕和尾聲,由希臘唱詩班來齊聲歌頌。像上帝之子耶穌一樣出身卑微,林肯誕生在一間簡陋破敗的叢林小屋內,我們甚至連其親生父母為何人都不敢斷定;他在貧窮與悲慘當中長大,周圍沒有良好的成長環境,四周沒有一絲閃爍的希望之光;他年輕時曾經苦惱於自己奇怪的夢想和遠見,幾乎沒有一絲天生的優雅氣質,其貌不揚,甚至比身邊粗俗的人還要顯得笨拙;但是,對於林肯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物來說,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後半生從卑微中脫穎而出;在極其關鍵的年代,他當選為國家總統,掌握著整個國家的命運。當時共和黨中的一些偉大領導都因他的存在而顯得暗淡無光,與他同處一個時代的,像斯沃德、蔡斯、薩姆納那樣最有經驗、有成就的人,和最負盛名的、久經沙場的政治家都因他的存在而黯然失色。這個奇怪的人物被無形的手推到了時代的前列,賦予了權力的韁繩。
沒有任何一扇通向成功殿宇的大門是敞開的。每個想要進入這座殿宇的人都要親自打開那扇大門,而它隨即便會在他身後向其他人關閉,甚至他自己的子女也不例外。
◎自古英雄多磨難
天才式的人物不是在閃亮的客廳裏,不是在飾掛繡帷的書房內,也不是在舒適安逸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恰好相反,他們往往來自逆境、貧困的環境之中,他們住在在一貧如洗的、簡陋不堪的頂樓裏,常常為拮據的生活苦惱不堪。一位聖人曾說過:“那些沒有經受過磨難的人們懂得什麼呢?”席勒正是在忍受身體的痛苦甚至是折磨的情況下,寫出了一係列最偉大的悲劇的。漢德爾正是在身體癱瘓、麵臨死亡的情況下,在和不幸與磨難作鬥爭的過程中開始構思那首偉大的音樂作品,正是這首名作讓他留名青史、永垂不朽。莫紮特曾經迫於債台高築,在與不治之症的鬥爭中創作了偉大的歌劇,其中最後一部是《安魂曲》。而貝多芬則是在陰鬱的哀愁中、在雙耳幾乎完全失聰的折磨下,創作了他那些流芳千古的名曲。
也許還沒有人曾像德摩斯梯尼那樣麵臨過如此可怕的障礙,這些障礙可怕得會使大多數與之遭遇的人陷入沮喪甚至一蹶不振。除了有口吃的毛病,德摩斯梯尼的聲音還特別虛弱,氣息不足,這個毛病使他甚至很難一口氣說完一句話。開始的時候,他曾無數次嚐試公眾演講,但都以台下觀眾的噓聲、嘲笑和蔑視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