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察言觀色,贏得領導的信任(2)(1 / 3)

要成為讓領導放心和信賴的下屬,就要腦筋轉得快,要跟得上領導的思維。要想做到這一點,你就必須關心領導的想法,掌握領導的意圖,熟悉領導的工作作風和工作習慣,並誠心汲取領導的優勢和長處。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就能聽懂領導的話,往往是他說出上一句話,你就知道他下一句話要講什麼。這就是跟得上領導的思維。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你不去了解領導的想法,不關心領導的工作,你與領導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那樣的話,你又怎麼能夠取得領導的信任,讓領導放心地使用你呢?

如果你有超越領導的雄心,我們說你的這種精神難能可貴。但要超越自己的領導,首先你必須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因為隻有不斷地充實和提高自己,你才能加深對領導的了解,洞察領導的意圖,跟上領導的思維,從而贏得領導的認可和信任。

6.對領導的詢問要清楚地回答

如果領導向你詢問某件事,一定要有問必答,而且要回答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答的比問的還多,你才能讓領導放心。如果你回答得含含糊糊,不清不楚,領導就會對你的工作抱懷疑的態度。而一個不能讓領導放心的下屬,是無法得到重用的。

當然,回答領導的問題還應該注意禮節和禮貌。如果領導到辦公桌前問你話,你就應該立即站起來回答。

隻有做到了以上這6點,你才能成為一個讓領導放心的下屬,也才能有在職場中平步青雲的機會。

三、理解你的領導才能讓領導信任你

隻有做到了對領導真正的理解,你才能讓領導充分地信任自己。

有人曾這樣說:“理解領導有兩個信條:第一,領導永遠是對的;第二,如果領導不對,請參照第一條。” 可見,在和領導相處的時候,每個員工都應該將心比心,學會站在領導的立場上辦事情,想問題,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

1.你跟自己的領導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小曹是一家國際旅行社的客戶經理,老馬是他的直接領導。有一次因為遲到,老馬扣了小曹一個月獎金,小曹很生氣,一直想找個機會對老馬進行報複。

有一天,小曹發現老馬在安排接待一個夏威夷客戶時,忘記了有個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問題。他沒有將這個情況彙報上去,而是憋在自己的肚子裏。結果,旅行社的總經理親自去機場接人卻撲了個空,回來把老馬罵了個狗血噴頭。小曹感到很痛快,認為終於出了心裏的那口惡氣。

其實,小曹在認知上出現了錯誤。他自己與領導是一條繩上的螞蚱,領導倒黴,整個部門的工作就會受到影響,整個部門的工作受到影響,那他自己的工作自然而然也會受到影響。小曹認為自己報複的是老馬,實際上遭殃的也包括他自己。

領導也是普通人,在某種程度上,領導所承受的壓力要遠遠大於普通員工。所以,對於大多數領導而言,他們和普通員工一樣,隻是想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在工作中,他們難免會有急躁的情緒。所以,如果領導批評你,並不一定是他故意刁難你,或者跟你過不去。事實上,領導自己也有領導,他的領導也會經常給他施壓,如果跟下屬沒法進行良好的溝通,他們就會成為一個腹背受敵的夾心層。

2.看到領導的優點

在領導的心目中,排名第一位的肯定是自己的前程,然後才會是你的職業發展。所以,你不要指望自己的領導會對你有什麼特別的關照,要習慣他在你麵前擺老資格。不管你工作多麼努力,在向領導彙報時,領導一般都會耍點手腕,把功勞轉到他自己的頭上。對於這些,你抱怨也沒用。作為下屬,你隻有立足現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除此以外,別無良策。

一些職場人士心高氣傲,總是把目光放在領導的短處上,其實這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短處是領導的一麵,長處是領導的另一麵,而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你的領導,就是因為他長處的一麵。職場比拚的是綜合素質,而不是單一技能。你的領導可能在一些方麵不如你,但從綜合素質來看,他還是比你強的。所以,隻要你留心領導的優點,經常將他的工作方式和思路與自己的進行比較,你就能找到差距,找到自己進步的方向。

3.學會做領導的“舞伴”

職場有時候就像是一場華麗的舞會,領導是主角,而你隻是他身邊的一個“舞伴”,當音樂響起,不管是哪一支舞曲,作為下屬,你都要積極地舞動起來,並且能夠配合領導的舞步,與他形成默契。

作為“舞伴”,你必須讀懂領導的手勢。在職場這個大舞台上,有許多約定俗成的指定動作和無法避免的潛規則。你不能要求領導的手勢做得明白無誤,最重要的是提高你自己作為“伴舞”的領悟能力。如果你能夠踏踏實實地做一個稱職的“舞伴”,輔佐領導把工作做好,那麼你也一定能有一個好的前途。

劉能是一家跨國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在回憶自己的職場之路時,他曾說過這麼一段話:“從大學畢業一直到現在,我收獲最多的時期是在檔案室擔任管理員的那段日子。當時感覺工作枯燥無味,薪水又低,心裏很不平衡。但是現在回過頭來再一想,我發現自己對工作的熱情恰恰就是那個時候產生的。我一共在管理員的崗位上幹了4年,態度從怨天尤人逐漸轉變為興趣盎然。在這4年中,經理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表揚過我,但是對於他布置的任務,我總是百分之百地完成,這也給了我極大的鍛煉,所以後來轉到別的部門,換了別的工作內容,我仍然能得心應手。所以,我認為自己能夠做到今天的這個職位,多虧了當初能在那位經曆手下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