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心理與生活的關係(1 / 1)

作為一個現代人,懂一點心理學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懂一點心理學,並把它應用到生活中,我們就會發現,不管是人的性格,還是對一個事物的認知過程,包括人的情緒、語言、人際互動、心理疾病等都和心理學聯係在了一起。

那麼心理學是怎麼應用在個人生活、工商、軍事、體育、教育、社會工作、交通安全、廣告、司法等這些領域的呢?對於心理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知,比如夏天來了,你感覺到天熱了,你要去買一件短褲,這個時候,你是自己去普通的市場去買,還是選一家高檔的商店?那麼,為什麼你不去普通市場而要去高檔服裝店呢?

再譬如,和朋友聚會以後,大家高興的道別,你和愛人興趣未盡,就雙雙去逛公園,看到公園裏一對對纏綿情人,你們也仿佛回到了初戀感覺,心情也變得陶陶然、輕飄飄的;回到家中,你覺得有點累,就愉快的睡大覺了,並且做了好多夢。在這個過程中,你知道有多少心理活動嗎?

心理學普及的範圍很廣,可以說凡是與人有關的東西統統包含在裏麵。因此,從人的身體功能、大腦機製、神經結構到人的記憶、思維、決策的製定、語言的發展,都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溝通的技巧、同伴壓力,心理機能衰退,大腦機製有病變或人際關係不良,不能適應這個社會,這些行為也屬於心理學範疇。

我們的心理是和生活相互影響,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做一件事、每說一句話,都受到一定的心理狀態和心理活動的影響和製約,盡管有時候我們覺察不到。一個人發脾氣、鬧情緒,這就是一種心理活動;一個人洋洋得意、意氣風發,這就是一種心理狀態;說一個人品行不好、思想消極,這其實就是在做心理學研究了。

心理學能夠指導我們的生活,越是複雜的生活,越要懂得心理學的道理才行。懂得運用心理學管理自己,我們的生活才會幸福、有意義,我們的學習、工作才會有所成就,我們和他人才會友好互助地相處。

人的心理和人的生活是相互影響的。人從呱呱降地的那一刻,就帶著心理的能量而來,雖然這種能量是潛在的和不成型的,同時,一定的生活環境便會將這個剛出生的小家夥一下子包圍起來。

生活環境的差異對人的早期的心理發展有著深遠的、導向性的影響作用。如果一個人出生在一個暴力家庭,他的心理上就會發展不健全,可能會成為一個性格古怪、情緒反常、十分叛逆的人,他可能早早輟學,不願回家,討厭家庭,討厭社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同樣一個人,如果出生在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他的心理就會健康地發展,自小懂得關愛和幫助別人,懂得尊敬長者,懂得好好學習,珍惜家庭溫暖——他將來會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因此,不同的生活環境造就人不同的心理,有不同心理特征的人會選擇不同的生活道路,從這一點就可以得知生活與心理學是多麼的息息相關。

人們經常如是說“生活如流水”,其實,這個比喻也不太恰當。因為,靜靜流淌的水囊括不了生活的全部內涵。其實生活,應該說是一條波濤洶湧的大河:穿峽穀、過險灘、漫平原,九曲十八彎,時緩時急,直至奔騰入海。

而我們一個個行色匆忙的人則是這條大河上的航行者,時而激動萬分,時而憂心忡忡,時而又迷茫惆悵,但終歸還是要保持向著海的航向,這就是生活中人的心理寫照,如果脫離了這個軌道,心理就會出現障礙,人生則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