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做事;
第三,當你遇到問題時,不要猶豫不決,必須及時做出決定。
既然我們不得不做自己並不感興趣的工作,有一種方法我們可以試一試,那就是:假裝快樂。
麵對一份非做不可、又令我們厭煩不已的工作,如果你“假裝”對它有興趣,這一點點假裝可能會讓你真的對它產生興趣,可以減少你的疲勞、憂慮和煩悶。為什麼不跟自己玩一個“假裝”的遊戲呢?也許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請看下麵的例子:
有一個推銷保險的人,他很不喜歡自己的這份工作,但是他實在找不到別的工作可幹,隻有硬著頭皮做下去。
為了增加自己的信心,他每天出門之前都對自己說:“如果你要吃飯,就得做這件事。既然非做不可,那你何必不做得痛快一點兒呢?就假想你是一個演員,正站在舞台上,下麵有很多觀眾正注視著你。你現在做的事就像演戲一樣,何必不高興點兒呢?”
於是他假裝對自己的工作很感興趣,當他去見客戶的時候,盡量表現的非常愉快。不久之後,他發現自己真的對這份工作感興趣了,完全不用假裝了!
其實,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變成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一種挑戰,對一件事情,你從不喜歡到喜歡,不但培養起你的興趣,還會收獲成功的喜悅。如果你在工作中找不到興趣的話,那麼你在別處也很難找到。如果你經常為自己打氣,這樣就能夠提高你的工作興趣,給你帶來發展的機會。
人隻有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能成功。心理學認為,當一個人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時,他的心情是愉快的,態度是積極的,而且他也很有可能在工作方麵發揮最大的才能,創造最佳的成績。
我們不妨經常問問自己:“我到底喜歡什麼?”這是每個人在人生選擇的時候必須回答的問題。了解自己的喜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經常說成功是靠興趣創造的。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我們離成功還會遠嗎?
然而,事實上,很少有人一開始就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多數人年輕時都是在迷茫渾沌中度過的。這是因為:
一,年輕時的興趣不斷變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對什麼感興趣;
二,雖然有遠大美好的理想,可是不得其門而入。
所以,青年時期雖然有激情幹工作,但更是發現自己興趣所在的過程。如果你對正在做的工作並不感興趣,要麼趕緊培養起興趣來,要麼趕緊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
培養對工作的興趣,竭盡全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這將決定一個人日後事業的成功或失敗。
不論做什麼事,“感興趣”永遠是把事情做成功的重要條件。不感興趣就不會努力,就很難成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隻有興趣才能充分調動生命的激情和創造性,從而引導我們走向成功。
因此,每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總結自己,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然後在能夠發揮自己興趣的崗位上,不斷努力,不斷進取,做企業的千裏馬,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沒有李陽那樣的瘋狂,就沒有李陽的瘋狂英語。
近年來,李陽在中國成了大名人,還上了2002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風光得很。可是李陽也有“不堪回首”的過去:
李陽少年時代是一個很內向的人,用最常見的話說就是“怕生”。已經十幾歲了,親戚朋友還不知道李家有這樣一個孩子,是名符其實的“醜小鴨”。比如:隻要聽到電話一響,他就會躲起來;他看電影之後,父親總是要他複述電影的內容,為了不幹這種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寧願多年不看自己喜歡看的電影。
有這樣一個最典型的故事:有一次他患鼻炎,父母送他去醫院治療,在進行電療的時候,醫生不小心漏電燒傷了他的臉,由於害羞,他忍住痛苦,一直沒有告訴別人,至今臉上還有一塊小疤。
他說,小時候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完成不了作業,因此,經常被老師罰站,每次都隻好低聲認錯,可是第二天又故伎重演……
李陽多次向父母提出退學,可是父母不同意,所以沒有退成,勉強熬到高中畢業,還居然考上了蘭州大學力學係——看來他並不蠢。可是在大學裏,李陽還是渾渾噩噩的,沒有改變自己的形象。按照學校規定,曠課70節就要被勒令退學,可李陽很快就超過了100節,因此差點被蘭州大學“請”出校門。
那麼,李陽的英語是不是特別好呢?
不是!誰能相信“瘋狂英語”的創始人當年曾經是連“60分萬歲”都辦不到、常常要補考才能過關的人……
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必須參加全國英語四級考試,否則就有拿不到學位證書的危險了。讀大學為什麼?不就是弄一張文憑嗎?可是過不了四級……
這次他被逼上了梁山,不得不打起精神,每天早上都去學習英語。他本來是一個懶散慣了的人,如今要集中精力,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集中精力,他跑到蘭州大學校園裏的烈士亭上放開喉嚨大聲朗誦起English來。這一大喊不要緊,喊出了李陽的靈感來了:這種學習方法不僅不容易思想開小差,效果還不錯!
——他就這樣“吼”了幾個星期,居然還“吼”出了信心!膽子出來了,他就去了學校的英語角,說出來的英語居然像模像樣的:知道他底細的同學都感到驚奇,急忙向他請教“怪招”!李陽此時已經隱隱約約地感到這可能是一種奇妙的辦法,雖然說不出什麼,但是他決心這樣幹下去!
從此以後,隻要有時間,李陽就像瘋子那樣在烈士亭等地方大喊大叫,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不管是晴天,還是沙塵天。有時候,為了增加自己的膽量,他居然穿著46號的特大美國勞工鞋、肥大的褲子,戴著耳環,在全國重點大學的蘭州大學聲嘶力竭地喊叫——
不管別人怎麼看,他就是我行我素:據他自己說,他就這樣複述了10本左右英文原著,在四級考試中得了個第二……
曾經最令他恐懼的英語如今給他帶來了成功的喜悅,他的瘋狂故事就這樣走出蘭州大學,走出甘肅,走向全國……
李陽有一句“格言”:我喜歡丟臉!李陽的經曆就是一個放下麵子的經曆。
李陽本來是一個天生內向、性格封閉的孩子。為了挑戰自我,他把自己學習英語的心得體會寫成了40多頁演講稿,準備拿到演講場上演講。
美國社會學家曾經進行過這樣的調查,世界上人們最怕的就是當眾講話。李陽很想突破自我,所以他決心麵對全校的人演講。他請同學幫自己把海報貼出去,說是有一個叫做李陽的人要搞一個英語講座……
那天晚上,李陽簡直“緊張得要吐”(李陽語),可是他還是上台了。他雖然是氣喘籲籲的,但是終於堅持下來了:演講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李陽就這樣講出去了,一講就是幾十場,他因此成了校園名人……
他的目標是什麼?讓幾億中國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他的成功就在於對英語充滿了樂趣,盡管最初不是心甘情願的。看來,即使沒有興趣,也可以逼出興趣來。而李陽的瘋狂英語之所以流行一時,就是抓住了人們學英語的軟肋——不願意開口朗讀。
要想獲得快樂,關鍵是找到自己的興趣。很多孩子,如果做他們喜歡做的事,不但很興奮,還能全神貫注,不知疲倦,耐性驚人。這都是興趣所產生的魔力。一個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隻要對一件事產生興趣,就能引發探索的熱情,就能培養出興趣。
研究發現,嬰兒的智慧往往是在早期興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見興趣培養的重要性。
將愛好與職業結合起來,是獲得快樂的一種最好方法。一個人,如果能夠根據愛好去選擇職業生涯,就能把主觀能動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有了興趣,即使十分辛勞,也總能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哪怕遇到困難,也不會知難而退,而是想方設法,百折不撓,克服困難。很多人,由於興趣,達到廢寢忘食、如醉如癡的地步。
如果一個人能夠把自己的職業和興趣結合起來,那將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工作必將給他帶來無限樂趣。愛迪生就是一個把自己的興趣與職業結合的典範。
出於興趣,愛迪生幾乎每天都在實驗室裏工作十幾個小時,甚至在實驗室裏吃飯、睡覺,卻絲毫不以為苦。
愛迪生曾經說過,他“一生中從未間斷過一天工作”,並且宣稱:“我每天都其樂無窮!”
正因為對工作感興趣,愛迪生一生的發明約有兩千種,留聲機、電燈、電影、蓄電池等等,對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市。小時候,他身體比較瘦弱,不愛講話,很文靜,可是愛動腦筋,喜歡思考,對周圍的事情總是充滿好奇。他常常獨自坐在村莊的十字路旁,看大榆樹怎麼冒出了綠芽,看秋風怎麼染紅了楓葉。他還久久地思索一些大問題,比如,清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躲到西邊山後——東方為什麼有這麼多太陽,怎麼“升”不完?西邊的山後有多大,什麼時候才裝滿?為什麼藍色的天空裏會有朵朵白雲在飄浮,白雲上麵有什麼……
就是這種強烈的好奇心,一直在吸引著愛迪生!愛迪生5歲的一天,突然不見了。爸爸急得四處尋找,最後發現,愛迪生在雞窩裏蹲著呢!
爸爸奇怪地問:“你在這兒幹什麼呀?”
愛迪生輕輕地認真回答:“我在孵小雞呢……”
原來,前一天,他突然發現母雞臥在雞蛋上孵出了小雞,就想自己也來試試……
爸爸又好氣又好笑,把他拉起來,說:“傻孩子!你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快走吧!”
小愛迪生皺起眉頭:“我為什麼不能孵出小雞?母雞怎麼能呢?”
愛迪生很好奇,什麼都想知道,無論什麼都想親自試一試。
一次,他發現花園的籬笆上有一個野蜂窩。他小心翼翼地探頭往野蜂窩裏看,蜂兒都不在家。好機會!“今天我倒要看看裏麵什麼好東西”。好家夥,毛頭小子抄起一根棍子就往裏捅——這下可糟啦!野蜂“嗡”的一聲從窩裏飛出來,直向他撲去……
就是這位敢捅馬蜂窩的毛頭娃娃,7歲那年,跟隨全家搬到密執安州的休倫港。7歲正是上學的年齡,他自然也上學了。那時的學校裏隻開讀書、寫字、算術三門課。那所學校的老師講課枯燥無味,還像中國的私塾老師那樣常用木板懲罰學生。愛迪生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經常問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老師回答不了,經常“惱羞成怒”,認為愛迪生是“傻瓜”……
愛迪生因此退學。他雖然因此失學,但是在母親的精心教育下,把自己的愛好與興趣結合起來,最終成為一代大師!
不怕沒能力,就怕沒狀態
我們經常說,凡是能夠做好一件事情的人,首先要有良好的狀態,其次才是能力。沒有狀態,即使有能力也發揮不出來;有了狀態,沒有能力也可以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