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應該珍惜(3 / 3)

青年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覺自己的步子輕鬆而愉悅,比以前快得多。原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佛心悟人生

挫折、失意、痛苦毫無疑問是對人生有一定的好處的,但是如果永遠背著它們,生命就顯得過於沉重了。人生不需要背負過多的包袱,生命是輕鬆的,過多的包袱隻會讓生命變得沉重,挫折隻是暫時的,失意也不會永遠存在,隻要我們能從以往的失意中轉過身來,輕裝上陣,一切都會重新開始。

充實的生活會讓你沒有時間衰老

佛光禪師門下弟子大智,出外參學二十年後歸來,向正在禪堂裏的佛光禪師述說他這二十年來的心得,期望能得到佛光禪師的指點。

佛光禪師非常耐心地聽他傾訴,眼神中充滿了慈愛。

述說完畢後,大智問佛光禪師:“禪師,這二十年來,您一直在忙些什麼呢?”

佛光禪師道:“我每天講學、說法、寫經。”

大智關切地說:“禪師,您這樣太勞累了,要多注意休息呀,要多照顧您的身體,要不然您會老的。”

佛光禪師說道:“我沒有時間覺得老呀!而且我感覺每一天都很美好,每一天都很充實,很快樂。白天,我對一批批來禮佛的信徒開示,講說佛法;晚上回到禪堂還要批閱學僧的書信,除此之外還要寫經。每天總有忙不完的事,我哪裏有時間覺得老呢?”

大智聽說後感歎不已。

佛光禪師又說道:“世人有的還很年輕,但心力衰退,他就覺得老了;有的年壽已高,但心力旺盛,仍感到精神飽滿,老當益壯。隻要每天都能全心投入有意義的事情中,自然會活力無限,又從何談起‘老’字呢?”

佛心悟人生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隻要生活充實了,哪裏有時間想到“老”這樣的事呢?勤勞不僅可以補拙,過於清閑就會感到無聊,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曾有一位老翁,白發蒼蒼,有人問他高壽,他答四歲,大家驚訝,他說:“過去七十年,都為自己,自私自利的生活,毫無意義,這四年來才懂得為社會大眾服務,覺得非常有意義,所以才說活了四歲。”

世人有的還很年輕,但心力衰退,他就覺得自己已經老了;有的年壽已高,但心力旺盛,仍感到精神飽滿,老當益壯。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隻要生活充實了,哪裏有時間想到“老”這樣的事呢?孔子說:“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禪者的人生觀,也是如此。沒有時間老,很好,不能的話,做個四歲的老翁,也很有意義。

生命不息,就應進取不斷,超越自我

酷暑如虎,永平寺裏駝著背的老禪師,仍然每天都在太陽底下幹著曬菜幹的活。

有人見了心中不忍,想勸他歇息。

他問老僧:“敢問師父,多大年紀了?”

“六十八歲。”

來人忍不住說:“您年紀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在大日頭下幹這種辛苦的事呢?

老僧哈哈一笑,回答道:“晴天不曬,難道要等陰雨天才幹嗎?”

來人說:“完全可以找個人為您代勞呀!”

老禪師毫不猶豫地道:“別人並不是我!”

問話的人勸著老僧:“可您年紀大了,也該享享清福了吧?”

“但是我還活著啊。”老僧很隨意地答道。

來人略一沉吟,隨即恍然,羞愧地走了。

佛心悟人生

無論什麼,都不應把本該自己做的事情假手他人,也不要拖到明天!“別人不是我”,“現在不做,要待何時?”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問題。

生活中並不缺少陽光,缺乏的隻是感受陽光的心

一個商人賺了許多的錢,但後來因計劃不周,導致生意滑坡、負債累累,於是他變得很落魄,整天悶悶不樂。終有一天,他越想越想不開,決定要跳河自殺。

夜深的時候他到了河邊,卻看見一位少女正在那裏哭哭啼啼,商人見此,走上前問道:“姑娘,三更半夜你來這裏要做什麼?”少女回答說:“我因涉世不深,輕信於人,結果被人始亂終棄。我現在沒有臉再見人,不想再活在這世上!”

商人一聽,問姑娘說:“咦!這多奇怪,那你在以前沒有這些經曆時是怎麼活的啊?!”少女一聽,幡然醒悟,打消了尋死的念頭。

商人說完反思自己,心想:“在我沒有這麼多錢以前,我是怎麼活的?我在富有以前不也是一文不名嗎?!”

這時,姑娘反問商人:“那三更半夜的,你來這裏做什麼啊?!”

商人自嘲地笑了笑,說:“沒什麼,隻是出來散散步……”

佛心悟人生

人很容易迷失自己,當了官,以為官就是自己;有了名,以為名就是自己;賺了錢,以為錢就是自己……我們應該時常問一問:沒有這些身外之物以前,我是誰?有了這些東西之後,誰又是我?如此,起碼我們能生活得快樂一些。

什麼是生命中最最值得珍惜的東西?隻要幸福住在裏麵,簡陋的柴扉又如何,樸素的茅屋又怎樣!幸福從來不會因身份的尊卑貴賤和錢財的多少而失去它耀眼的光芒。我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滾打,追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寶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