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說:“大哥你放心,從今以後,我一定夾緊尾巴,人家的妒忌和挑釁,我不會計較,我裝著不知道,不去管它。如果有人打我左臉,我將右臉也讓他打,就算別人把吐沫吐在我的臉上,我自己擦掉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平息他們的妒火,不至於結下冤家,惹是生非。”
弟弟以為自己已經夠隱忍的了,肯定能得到大哥的讚許,沒想到哥哥婁師德緊張地說:“這就是闖禍呀!”
弟弟很是困惑,哥哥解釋說:“你想想,人家往你臉上吐唾沫,是怨恨你,你擦它,不是表示討厭他吐你口水嗎?家沒有達到目的,自然不會罷休,下次可能還要吐到你的臉。所以人家往你臉上吐唾沫,一定不要用手擦,而是滿臉微笑,讓它自己幹了才能讓別人消除怒氣啊。”弟弟聽了,越發佩服兄長的寬容大方。
成語“受唾自幹”就是來源於這個故事,由此可見,婁師德的寬容隱忍可謂登峰造極,無人出其右。正是這種低調、寬容、隱忍的品行,使得他能夠得到武則天的信任,當受到另一位宰相狄仁傑歧視、排擠之時,當武則天治下的大唐充滿血腥、周興、索元禮、來俊臣三大酷吏和野心家武承嗣,猶如一條條毒蛇,肆意橫行之際,當一起起告發,一次次陷害,一樁樁大案,一場場屠殺,弄得滿朝腥風血雨,人人朝不保夕之際,隱忍、大度的婁師德不抱怨、不反抗,、不爭執,所以一生基本上沒有受過什麼挫折和迫害,一直活到70歲,成為少數位高權重而得以善終的高官之一,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看清小人,能忍禍消
當自己大發雷霆或者他人動怒時,我們常聽見一句熟悉的勸解話:衝動是魔鬼!這是一句西方的諺語,其實我們的老祖先早就諄諄教導我們:忍為眾妙之門。
宋朝濠州[今安徽鳳陽]一帶,有位姓金的大戶人家,家財萬貫,主人心胸寬廣、學問廣博、涵養深厚,從來沒有得罪過誰,有一次被一個陌生的鄰村人招惹上了。
那一天,金大人正在於朋友在家中喝茶閑聊,突然有一個中年男子氣衝衝地闖了進來,指著金大人說:“姓金的,我不過就是欠你家50斤糧食,你為什麼每天都派人到我家逼我還債、讓我不得安生?”
金大人頓時一愣:這是哪兒來的窮瘋子呀?還沒等金大人緩過神來,這個男的又裝瘋賣傻,瘋瘋癲癲地破口大罵,還把喝茶的桌子掀翻了,茶杯茶壺摔了個稀巴爛。
金大人就裝作鎮定,笑著說:“你來我家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免除這50斤糧食嗎?這好說。”於是,找來筆和紙,立下了免除糧食的書麵字據。這個男的想撒潑,但苦於找不到理由,隻好拿了字據悻悻而回。
在一起喝茶的朋友看到金大人如此疏財,有些困惑不解。
金大人說:“忍為眾妙之門。對於人生種種不可避免的災禍,除了忍,別無他法。別人有意以橫逆加在我身上,我若是能夠不動心,那麼這個怨氣便可以解開了啊!你看這個人長的一副凶神惡煞的模樣,口氣又如此肯定,想必是早已蓄謀好了的。我如果激怒了他,想必他會準備好了更陰險的招數,那時候,可不是免除50斤糧食這麼簡單了。”
金大人對社會看得很透,知道小人到處都存在,他不回避小人,主張以君子的姿態誠懇地對待小人,以正壓邪,即使是小人搗鬼也用不著耗神費力去和他計較。朋友覺得金大人的做法有道理,不得不佩服他的先見之明。
第二天早上,據鄰村的人說,這個中年男子死在了自己家裏。經仔細打聽才得知,這個人是個好吃懶做的光棍無賴,因為欠了村子地主一屁股債,被逼得走投無路了,才想出種種伎倆,去富裕人家找茬,故意激怒對方發火,而隻要你一動手,哪怕是捅他一手指頭,他就占了理,訛詐你一筆錢物,不給就潑皮一樣住人家添膩歪。
這次他把目標定在了金大人家,先是喝下毒藥,再來到金大人家,企圖以謀殺罪詐騙一筆賠償金。沒想到,金大人不跟他一般計較,計謀沒有得逞,失望地回到家中,藥性突然發作,已經來不及解毒了,在廁所裏找糞青來解毒。然而為時已晚,就中毒身亡了。金大人聽了,慶幸自己躲過了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