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步步邁向新人生 (3)(2 / 3)

“不會吧,我的孩子,你給它們吃了什麼?”

“喂了包穀,包穀粒。”

猶太牧師深思良久,開始發表見解:

“你做錯了,應該把包穀磨碎喂給鵝吃。”

“萬分感謝您——牧師。由於您的勸告,上帝會酬謝您。”

第3天,伍德有點不快但又充滿希望地敲著猶太牧師的房門。

“哦,又碰到什麼新問題啦?我的孩子。”猶太牧師得意地問道。

“昨晚又死了20隻鵝。”

“沒關係,隻要充滿信心,常到我這兒來。告訴我,你的鵝在哪裏飲水?”

“當然是在那條小河裏。”

“真是大錯特錯,錯上加錯!不能讓它們飲河水,要給它們喝井水,這樣才有效。”

“謝謝,牧師。您的智慧總是拯救您的信徒。”

幾天後,伍德通過開著的門進來時,猶太牧師正埋頭讀著一部厚厚的古舊的書。“向您問好,牧師。”伍德帶著極大的尊敬說道。

“上帝把你召到我這兒。看,甚至現在我都在替你的鵝操心。”

“又死了20隻鵝,牧師,現在我已經沒有鵝了。”

猶太牧師長時間地沉默不語。深思許久後,他歎息道:“我還有幾句忠告沒對你說,多可惜啊!”

貪心的軍官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貝多芬

英國人統治印度時期,那些在印度的英國人十分驕橫、傲慢。

有一天,一個英國軍官騎著馬在街頭兜風。忽然,一個裝得鼓鼓囊囊的錢包從他口袋中滑了出來,掉到馬路上。過了一會兒,他發現錢包沒了,趕忙回頭尋找。

一位好心的印度人撿到了錢包,他正在著急地尋找失主,見那位英國軍官焦急的樣子,便問他:“老爺,你在找什麼?”英國軍官回答說:“我的錢包丟了,我正在尋找它。”好心的印度人馬上把錢包還給了他。可是,那個英國軍官見印度人老實好欺,便想趁機敲詐他一筆。他打開錢包,數了數,然後威脅印度人說:“我的錢包裏裝了70枚金幣,現在隻剩下60枚了,你快把拿去的10枚交出來,要不然我就對你不客氣了。”印度人怎麼也沒想到這個英國佬蠻不講理。他想爭辯,可是英國軍官蠻不講理。最後英國軍官將他帶到了警察局。警察記下了案情,又把他送到了法院。

法官聽了各自的陳述,再打開錢包看了看。心想:要是這個印度人貪心,就不必還給他錢包了,又何必要10枚金幣呢?再說,這個錢包已經很滿,不要說再裝10枚,就是再裝進1枚也很困難。一定是這位英國軍官仗勢欺人。想到這裏,法官開始裁決。

法官另外拿出10枚金幣交給那位英國軍官,說:“請你把這10枚金幣裝進錢包。”英國軍官費了全身的力氣,想把金幣塞進錢包,可怎麼也裝不進去。

法官見此情形,拿過錢包,交給過路人,說:“很清楚,這錢是你的,老爺的錢包大,能裝70枚金幣,而這隻錢包隻能裝60枚。軍官,你還是到別處找你的錢包去吧!”

英國軍官偷雞不成,反蝕把米,隻好自認倒黴。

第6枚戒指

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

——薩迪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18歲的姑娘曼莎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一家高級珠寶店當售貨員的工作。在聖誕節的前一天,店裏來了一位30歲左右的男顧客。他雖然穿著整齊幹淨,看上去很有修養,但很明顯,這也是一個遭受失業打擊的不幸的人。

此時,店裏隻有曼莎一個人,其他幾個職員剛剛出去。

曼莎向他打招呼時,男子不自然地笑了一下,目光從曼莎的臉上慌忙躲閃開,仿佛在說:你不用理我,我隻是看看。

這時,電話鈴響了。曼莎去接電話,一不小心,將擺在櫃台上的盤子弄翻了,盤子裏裝著的6枚精美絕倫的金戒指掉在了地上。姑娘慌忙去撿。可她撿回了5枚以後,卻怎麼也找不到第6枚戒指。當她抬起頭時,看到那位男子正向門口走去,頓時,她明白了那第6枚戒指在哪裏。

當男子的手將要觸到門框時,曼莎柔聲叫道:“對不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