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寬容贏得友誼(1 / 1)

第5章第3節寬容贏得友誼

1754年,身為上校的華盛頓率

領部下駐防亞曆山大市。當時正值弗吉尼亞州議會選舉議員,有一個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

對華盛頓所支持的候選人。

據說,華盛頓與佩恩就選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說了一些

冒犯佩恩的話。佩恩火冒三丈一拳將華盛頓打倒在地。當華盛頓的部下跑上來要教訓佩恩時

,華盛頓急忙阻止了他們,並勸說他們返回營地。

第二天一早,華盛頓就托人帶給佩恩一

張便條,約他到一家小酒館見麵。

佩恩料想必有一場決鬥,做好準備後趕到酒館。令他驚

訝的是,等候他的不是手槍而是美酒。

華盛頓站起身來,伸出手迎接他。華盛頓說:

佩恩先生,人非聖賢,誰能無過。昨天確實是我不對,我不可以那樣說,不過你已然采取行

動挽回了麵子。如果你認為到此可以解決的話,請握住我的手,讓我們交個朋友。”

此以後,佩恩成為了華盛頓的一個狂熱崇拜者。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煬帝時的郡丞,最早發

現李淵存圖謀天下之意,親自向隋煬帝檢舉揭發。李淵滅隋後要殺李靖,李世民反對報複,

再三請求保他一命。後來李靖馳騁疆場,征戰不疲,安邦定國,為李家王朝立下赫赫戰功。

魏征曾鼓動太子建成殺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樣不計舊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覺得“喜逢知己

之主,竭盡力用”,也為唐王朝立下了豐功。不念舊惡,是贏得人心的一種很好的藝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我們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時,多麼渴望能得到對方的諒解啊!又

多麼希望對方把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忘記啊!那麼,將心比心,我們為什麼不能用寬厚的態

度去對待他人呢?王安石對蘇東坡的態度,應當說,也是有那麼一點“惡”的。他當宰相的

時候,因為蘇東坡與他政見相左,借故將蘇東坡降職,貶官到了黃州。

然而,蘇東

坡胸懷大度,他根本不把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舊惡。王安石從宰相的位子上垮台後,兩人

的關係反倒好了起來。他不時寫信給隱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敘友情,互相勉勵,或討論學

問,十分投機。蘇東坡由黃州調往汝州時,還特意到南京看望王安石,受到了熱情接待。二

人結伴同遊,促膝談心。臨別時,王安石囑咐蘇東坡:將來告退時,要來金陵買一處田宅,

好與他永做睦鄰。蘇東坡也滿懷深情地感慨道:“勸我試求三畝田,從公已覺十年遲。”兩

人一掃嫌隙,成了知心朋友。

隻要我們寬厚待人,將會得到對方的感激,而在日後的生活

中獲益。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與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從惡交到寬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傑

斐遜在就任前夕,想去白宮告訴亞當斯,他希望針鋒相對的競選活動並沒有破壞他們之間的

友誼。但據說傑斐遜還來不及開口,亞當斯便咆哮起來:“是你把我趕走的!是你把我趕走

的!”從此兩人沒有交談達數年之久,直到後來傑斐遜的幾個鄰居去探訪亞當斯,這個堅強

的老人仍在訴說那件難堪的事,但接著衝口說出:“我一直都喜歡傑斐遜,現在仍然喜歡他

。”

鄰居把這話傳給了傑斐遜,傑斐遜便請了一個彼此皆熟悉的朋友傳話,讓亞當斯也

知道他的深重友情。後來,亞當斯寫了一封信給他,兩人從此開始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

書信交往。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寬容是一種多麼可貴的精神,多麼高尚的人格。寬容

意味著理解和通融,是融合人際關係的催化劑,是友誼之橋的緊固劑。寬容還能將敵意化解

友誼。戴爾·卡耐基在電台上介紹《小婦人》的作者時心不在焉地說錯了地理位置。其中一

位聽眾就寫信來罵他,把他罵得體無完膚。他當時真想回信告訴她:“我把區域位置說錯了

,但從來沒有見過像你這麼粗魯無禮的女人。”但他控製了自己,沒有向她回擊,他鼓勵自

己將敵意化解為友誼。他自問:“如果我是她的話,會像她一樣憤怒嗎?”他盡量站在她的

立場上來思索這件事情。他打了個電話給她,再三向她承認錯誤並表達道歉。這位太太終於

表示了對他的敬佩,希望能與他進一步深交。

故事釋評:

寬容是解除

疙瘩的最佳良藥,寬廣的胸襟是交友的上乘之道,寬容能使你贏得朋友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