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逼”就是逼迫
當我們邂逅一位曾經山重水複而後又柳暗花明的友人時,一番唏噓、一陣歎息之後,往往都會問:
“這些年,真不容易,你是怎麼活出來的?”
“人都是逼出來的。”那位曆盡滄桑的老友會這樣平淡地回答。
當我們的同事在意想不到的時間內完成了意想不到的業績時,我們會充滿敬意又略帶醋意地搭訕:
“真想不到……怎麼就給弄出來了?”
“還不都是逼的。”
“都是逼出來的”,這樣的話在生活中聽到的次數實在是太多太多,可是又有誰想過,這平平淡淡的幾個字,竟包含了多少感人的故事和成功的真諦!
“逼出來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是人的潛能,是人的創造力,是創新,是發展。
“猴子”變成了人,何等神奇,還不是大自然“逼”的嗎?
爬雪山,過草地,吃草根樹皮,愣用腳板走了二萬五千裏,多麼偉大,被逼無奈呀!
“兩彈一星”轉眼升空,不可思議,也是逼出來的啊!
日常生活中,人因一“逼”之下而發揮出超常智能和動能的事例不勝枚舉。
這裏有一個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
有一天,一位女士上街購物,把四歲的孩子單獨留在家中。返回時,在住宅樓附近碰到熟人,就停下來說話。突然,她發現自己家12樓的窗子開著,孩子爬在窗台上正向媽媽招手——她還來不及驚叫,孩子已經失足掉了下來——她丟下手中的東西,不顧一切地向孩子奔去(請注意:她穿的是筒狀裙子和高跟鞋)……就在孩子快落地的一瞬間,她接住了孩子。事後,人們做過一次模擬實驗:從12樓窗口扔下一個枕頭,讓最優秀的消防隊員從相同距離飛身來救,試了很多次,始終還差很遠。
逼自己,就是戰勝自己,必須比自己的過去更新;逼自己,就是超越競爭,必須比別人更新。別人想不到的,我要想到;別人不敢想的,我敢想;別人不敢做的,我來做;別人認為做不到的,我一定要做到。潛能的力量,是無窮的。
逼自己,一方麵要勇於接受挑戰,把自己丟進新條件、新情況、新問題中,逼到走投無路,才會想方設法,破釜沉舟,才會背水一戰,即兵法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另一方麵,要用“自律”來逼,用目標管理、時間管理來逼,用行動結果來逼。以創新之心逼出創新的行為,得到創新的結果。創新是潛能發揮之始,亦是潛能發揮之終。
人的潛能也遵循著“馬太效應”,越開發、越使用,就越多越強。
生命力是從壓力中體現出來的。生命力就是創新能力,就是創造力,就是人的潛能,也就是競爭力。
3“練”就是練習
此處特指專家為開發人的潛能而專門設計的練習、題目、測驗、訓練,如腦筋急轉彎、一分鍾推理,等等,多做有益。另外,還包括“潛意識理論與暗示技術”、“自我形象理論與觀想技術”、“成功原則和光明技術”、“情商理論與放鬆入靜技術”,等等。
4“學”就是學習
學習絕對是增加潛能基本儲量及促使潛能發揮的最佳方法。知識豐富必然聯想豐富,而智力水平正是取決於神經元之間信息連接的麵和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