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月 管理者的自律之道 (5)
如果你能勇於付出且樂於付出,如果你能用“要做就做最好”的態度完成老板交給你的每一項工作,老板自然會信任你、賞識你,並將更重要的工作交給你去做。而你也將因此掌握更多的經驗,擁有更強的個人能力,並且你將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晉升機會。
如果一個管理者隻強調自己的權力,那麼不管他對自己的頭銜與職位是多麼得意,他也隻是個下屬而已。相反,如果他重視貢獻,那麼不管他的職位多麼低,他實際上就是高層管理人員。這是因為他能對整個機構的經營業績負責,他所做的工作符合”最高管理層”的實際含義。
事實上機會往往青睞那些勇於付出的人。
行動指導
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份收獲。”一個不願不能給他人帶來財富的人,自己也無法獲得財富。付出與得到,永遠是對等的。如果你伸出去的手如此微薄,嘴裏要求卻那麼奢厚,隻想要豐厚的收獲,卻吝於付出,其結果隻能得不償失。
德善與德信——品德是影響力的來源
道德經箴言
原文: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道德經》第四十九章
譯文:百姓的主張,合於自己的價值觀的,予以善待;不合於自己的價值觀的,也予以善待。這樣就可以得到人們的共同善待。百姓的觀點,自己認為正確的,予以信任;自己不認為是正確的,也予以信任。這樣就可以獲得人們的共同信任。
記住,不可為小利損害了公司的大利,也不可為眼前的利益毀了自己的職業前程。
王明在一家大型公司的技術科做部門經理。既然是部門經理,就免不了要與其他公司的領導打交道、應酬。所以公司給每位經理都規定了一定數額的報銷權力:在這個數額之內,他們可以“先斬後奏”。王明發現其他部門的經理,利用“先斬後奏”的權力變得很“瀟灑”。王明漸漸學會了這一招
後來,公司要從技術科選派一個人到美國學習深造,同時和美國那邊談一筆生意。。王明最大的一個競爭對手就是技術科的副經理李強。前一段時間公司做了兩個項目,分別是他和李強兩個經理負責的。結果王明負責的項目完成得很好,公司賺了不少;而李強領軍的項目不盡如人意,公司虧損了許多。
結果公布下來,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派去美國深造的是李強而不是王明。王明沒有直接找上級領導問原因,而是找到了他的秘書。秘書告訴他:“這件事我也不太清楚,據說和一張報銷單有關。經理曾經讓我查過一張關於你的報銷單,還特別指出是上周二的報銷單。”
原來上周二是王明的兒子八歲的生日,他做了一份報銷單交到了財務。“不會就是這件事吧,莫非那天領導也在那兒用餐,第二天故意查我的賬……”王明越想越後怕。事情就是這麼巧,剛好那天他的領導請一位朋友在同一家飯店吃飯。
作為一名員工,對於公司的金錢就應該慎重。因為一次升遷機會的喪失可能毀於你出差的費用遠遠超過標準;一次生意的失敗可能僅僅是因為你在談話中暗示自己要一定的回扣;一次解雇可能是因為你直接拿了公司的不該拿的物品……這些小事看來無足輕重,往往決定了你的命運。
俗話說:“銷財免災。”這句話如果反過來講,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那就是貪財招災,尤其是貪公司的財產。
一個管理者的道德品質往往會成為他最終成敗的關鍵。關於丹東,羅伯斯庇爾就曾認為“他的手和心一樣黑,像他那樣一個毫無道德可言的人是不可能成為自由事業的捍衛者的。”最終丹東被革命送上了斷頭台;尼克鬆最終也因“水門事件”而顏麵丟盡。因此,隻有道德上被人認可,才能通向權力之巔;隻有道德上被人認可,才能行使有效的領導。
管理者的品德是決定領導人才自身價值高低的一個重要方麵,也是管理者非權力領導力的重要源泉。無德便無信,很難想象一個道德敗壞的管理者,能得到下屬的喜愛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