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門子來說,先支持優秀的人才再支持“準成功”的創意更有價值。麵對世界性的競爭,要求擁有成功的經營人才。這種理念的前提就是,經過挑選的員工絕大部分都是優秀的,他們必須幹練、靈活和全身心投入工作。他們必須有良好的學曆,積極發展自我的潛力。而且,公司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優秀的員工而獲得業績和其他利益的增長。
上述案例有效地說明了“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個道理。對於管理者而言,員工的自我約束力是最好的管理製度,是企業事半功倍的法寶。當然了,員工自我管理雖然是一種切實可行的積極的目標,但是真正做到卻非常不容易;不僅需要領導者和管理者具備幫助、引導、培訓的種種技巧,還需要極大的熱情、耐心,以及正確的信仰。
在企業中,管理者和員工就像一對天生的“仇敵”,他們似乎處在矛盾的對立兩麵,永遠無法調和。在工作中,大多人都抱怨過老板忽視自己的意見,用指揮、命令的方式來行使領導的權力,甚至經常無情地批評與訓斥下屬。而同樣,老板對員工也經常感到不滿意,他們認為員工不服從管理、不遵守製度、生產技能不夠、懶惰、效率低下等。美國學者肯尼思?克洛克與瓊?戈德史密斯曾在合著的《管理的終結》中分析指出,管理的終結不應是強迫式的管理,即利用權力和地位去控製他人願望,而應是“自我管理”。
因為,現代企業的員工有更強的自我意識,工作對他們來說不僅意味著“生存”,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一個公司管理者,假如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那就無法贏得他的下屬員工,他的公司同樣無法獲得成功。
行動指導
培養員工的自我管約束力,比嚴格的管理製度和嚴厲的製裁手段更有效。
“無之以為用”——事不恭親不是能不能,而是願不願
道德經箴言
原文: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道德經》第十一章
譯文:所以,“有”之所以能給人以便利,是因為它營造的“無”發揮了作用。
在一個企業中,領導者就要甘於充當“無”的一麵,因為隻有“無”的一麵做好了,充分發揮了“無”的作用,才能夠讓員工“有”的價值發揮出來。
“我每個星期上班3天、每天工作2小時,有空就和朋友喝咖啡、聊聊天……”,這是韋乃宏近6年來的真實生活,但韋乃宏並非一般人口中的SOHO族(自由職業者)。他,是旗下擁有8家連鎖門市、年營收近12億元的四季精品百貨創辦人兼總經理,在台灣中部日用百貨業頗有名氣。
身為中小企業主的韋乃宏,工作時間卻比SOHO簇還有彈性、自由,不知羨煞多少企業主。韋乃宏卻笑著說,企業主不用羨慕他的生活,隻要企業主舍得放手,嚴守“老板不要親自站上火線”這句話,其實老板也可以當得很輕鬆。
一個領導者即使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事必躬親,獨攬一切。一個高明的領導者,其高明之處就在於明確了下級必須承擔的各項責任之後,授予其相應的權力,從而使每—個層次的人員都能司其職,盡其責。
因此,真正懂得道的企業管理者,他們都能夠認識到:自己不一定有多大的能力,關鍵在於調動集體的力量,來為自己服務,讓整個企業良好地運轉起來。
領導者如何對待權力,反映了他的管理理念是進步還是落後。領導者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凡事都親曆親為。多想、多看,少說、少幹,這是高明管理者的必須掌握的原則。千萬不要大事小事都要“事必躬親”。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軍統帥蒙哥馬利就提出過:身為高級指揮官的人,切不可身必躬親於細節問題的製定。他自己的作風是在靜悄悄的氣氛中“踱方步”,在重大問題的深思熟慮方麵消磨很長時間。蒙哥馬利認為,在激戰進行中的指揮官,一定要隨時冷靜思考怎樣才能擊敗敵人。對於真正有關戰局的要務視而不見,對於影響戰局不大的末節瑣事,反倒事必躬親,這種本末倒置的作法,必將使下屬們無所適從,進退失據。當然,這樣的領導也不會贏得下屬的擁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