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月 管理者的禦下之道 (1)
第一周 以身作則是最聰明的領導之道
“不言之教”——以身作則方能贏得擁戴
道德經箴言
原文: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經》第二章
譯文:因此,聖人從事於無所成名的事務,施行無須仗名立言的勸教。
一個領導者隻有正人之前先修己,才能上行下效,使大家心甘情願地聽你指揮。管理者要以身作則,做出表率,才能最大限度地信服於員工。隻有營造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氛圍,才能形成由上至下凝聚一心的無敵戰鬥力。
春秋楚莊王時期,全國上下正麵臨著沉湎享樂中的不良風氣,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第一時間控製住了自身的欲望,為糾正不良風氣做出了表率。
有一次,令尹子佩請楚莊王赴宴,楚莊王很高興地答應了。於是在那一天,子佩早早就在京台準備了奢華的宴會及表演,可是他左等右等,就是不見楚莊王駕臨,甚至一直等到晚上,楚莊王始終沒有出現。
第二天子佩拜見楚莊王,並關切地問楚莊王是不是由於身體不適才無法赴宴。楚莊王笑道:“子佩不要擔心,我身體很好。我之所以沒有赴宴是因為我聽說你是在京台擺下的盛宴。”子佩困惑極了,說道:“京台是個好地方,很多人都願意去那裏散心。”
楚莊王接著說道:“我知道京台是個難得的好去處。向南可以看見料山,腳下正對著方皇之水,左麵是長江,右邊是淮河,這地方十分誘人。”於是子佩更加費解,楚莊王又接著說道:“如此誘人,你不覺得人到了那裏,就會快活得忘記了死的痛苦嗎?我是一個德性淺薄的人,承受如此的快樂,我怕自己會沉湎於此,流連忘返,從而耽誤治理國家的大事,所以改變初衷,方才決定不去赴宴。”
貴為一國之君的楚莊王,偶爾消遣一下本就無可厚非,可是他卻能夠如此嚴格的要求自己,克製自己的欲望,身為人臣怎能不感到羞愧呢? 自此以後,楚莊王成為了朝中榜樣,使得全國上下形成了良好的風氣。
楚莊王之所以不去京台赴宴,正因為他明白正人先正自己,先修己,而後安人的氣度,才使得他在登基後,“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衝天”,成為一個治國有方的君王。在企業中,如果一個企業想要發展、強大,一個企業要想騰飛,企業的領導者也必須學會向內看,從自己做起。
在企業中,管理者最大的職責自然是要管人,但人的本性是喜歡管人,而不喜歡被管。但當人們從心底佩服某個人時,他就不會抵觸這個人對他的管理,而會主動服從。聰明的管理者卻能夠從自身尋找辦法,正人先正己,“行不言之教”,讓員工心甘情願地服從。
行動指導
“不言之教”是中國許多習慣於發號施令的企業家應該著重培養的能力和意識。“幹著指揮”比“站著指揮”更能夠有效調動下屬的積極性。“幹著指揮”是一種無聲的命令。這種命令,甚至比有聲的、文字的命令更有效,更有威力。
“無繩約”——自我約束力是最好的管理製度
道德經箴言
原文: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道德經》第二十七章
譯文:善於打結的人,用不著繩索也沒有人解得開。
許多企業在推行人本管理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效果卻不甚理想。為什麼呢?就是沒有緊緊抓住最為關鍵的那個部分——幫助和引導員工實現自我管理。
大名鼎鼎的西門子公司有個口號叫做“自己培養自己”。它是西門子發展自己文化或價值體係的最成功的辦法,反映出了公司在員工管理上的深刻見解。和世界上所有的頂級公司一樣,西門子公司把人員的全麵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列入了公司戰略發展規劃,並認真地加以實施,隻有專心工作,人人都有晉升的機會。
西門子公司所做的並不止於此,他們把相當的注意力放在了激發員工的學習願望、引導員工不斷地進行自我激勵、營造環境讓員工承擔責任、在創造性的工作中體會到成就感這些方麵,以便員工能和公司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