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月 管理者的禦下之道 (4)
在美國的一次經濟大蕭條中,90%的中小企業都倒閉了,一個名叫克林頓的人開的齒輪廠的訂單也是一落千丈。克林頓為人寬厚善良,慷慨體貼,交了許多朋友,並與客戶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在這舉步維艱的時刻,克林頓想要找那些朋友、老客戶出出主意、幫幫忙,於是就寫了很多信。可是,等信寫好後才發現:自己連買郵票的錢都沒有了!
這同時也提醒了克林頓:自己沒錢買郵票,別人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裏去,怎麼會舍得花錢買郵票給自己回信呢?可如果沒有回信,誰又能幫助自己呢?
於是,克林頓把家裏能賣的東西都賣了,用一部分錢買了一大堆郵票,開始向外寄信,還在每封信裏附上2美元,作為回信的郵票錢,希望大家給予指導。他的朋友和客戶收到信後,都大吃一驚,因為2美元遠遠超過了一張郵票的價錢。每個人都被感動了,他們回想了克林頓平日的種種好處和善舉。
不久,克林頓就收到了訂單,還有朋友來信說想要給他投資,一起做點什麼。克林頓的生意很快有了起色。在這次經濟蕭條中,他是為數不多站住腳而且有所成的企業家。
溝通大師吉拉德說:“當你認為別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樣重要時,才會出現融洽的氣氛。”我們需要多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如果對方覺得自己受到重視和讚賞,就會報以合作的態度。如果我們隻強調自己的感受,別人就會和你對抗。
當我們希望獲得他人的理解,想到“他怎麼就不能站在我的角度想一想呢”時,我們也可以嚐試自己先主動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也許會得到一種意想不到的答案。許多矛盾誤會等也會迎刃而解。
優秀的管理者懂得設身處地,從下屬的角度考慮問題。下屬的想法和需要是多方麵的,可能是很瑣碎、不起眼的。管理者隻有細心觀察,將心比心,你才能成為一名深得人心的好領導。《聖經》告訴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別人,因為八 們不願意跟隨對他們漠不關心的管理者。
在管理過程中,如果領導與下屬發生衝突時,領導應當從其下屬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找出其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換位思考有利於采納員工意見,進行有效的管理溝通,營造寬鬆和諧的工作氛圍,實施愉快的水式管理。特別是對待下屬的尖銳意見,換位思考能夠讓領導保持頭腦清醒,從其中發現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在管理中通過換位思考,可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增強信心,建立信任關係。
行動指導
在處理上下級關係時,站在對方角度想事情是必不可少的技巧之一。換個角度替對方多思考一下,關係立刻就會變得緩和。
不責於人——得饒人處且饒人
道德經箴言
原文:和大怨,必有餘恕,安可以為善?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道德經》第七十九章
譯文: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還會殘留難以消解的餘怨,這怎麼能算是完善?因此,聖人憑契約關係來確立自己的主導地位,絕不無依據地責成於人。
一個人,不追究,不指責別人對自己的傷害,是一種博大的氣度。管理者更不能盯著下屬的錯誤不放,而要給予對方改正錯誤或補救的機會,這樣,反而更能得到下屬的感動。
在二戰期間,一支部隊在森林中與敵軍相遇,發生激戰。最後兩名來自同一個小鎮的戰士與部隊失去了聯係。兩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互相鼓勵、安慰。半個月過去了,他們仍未與部隊聯係上,幸運的是,他們打死了一隻鹿,依靠鹿肉艱難度過幾日,剩下的一些鹿肉,背在年輕戰士的身上。
這一天他們在森林中遇到了敵人,經過再一次激戰,兩人巧妙地避開了敵人。就在他們自以為已安全時,隻聽到一聲槍響,走在前麵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在肩膀上。後麵的戰友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起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趕忙把自己的襯衣撕下包紮戰友的傷口。
到了晚上,未受傷的戰士一直念叨著母親,兩眼直勾勾地。兩人都以為他們的生命即將結束,身邊的鹿肉誰也沒動。天亮後,部隊救出了他們。
30年過去了,那位受傷的戰士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了他發熱的槍管,但當晚我就寬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帶的鹿肉活下來,但我也知道他活下來是為了他的母親。30年了,我裝著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戰爭太殘酷了,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二十幾年的朋友,我沒有理由不寬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