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月 管理者的禦下之道 (3)
二人回去之後,向魯君報怨無法為子齊做事。魯君問為什麼,二人說:“他叫我們寫字,又不停搖晃我們的胳膊。字寫壞了,他卻怪罪我們,大發雷霆。我們沒法再幹下去了,隻好回來。”
魯君聽後長歎道:“這是子齊勸誡我不要擾亂他的正常工作,使他無法施展聰明才幹呀。”於是,魯君就派他最信任的人到亶父對子齊傳達他的旨意:“從今以後,凡是有利於亶父的事,你就自決自為吧。五年以後,再向我報告要點。”
子齊鄭重受命,從此得以正常行使職權,發揮才幹,亶父得到了良好的治理。
魯君的言行都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領導者用人隻給職不給權,事無巨細都由自己定調、拍板,實際上是對下屬的不尊重、不信任。這樣,不僅使下屬失去獨立負責的責任心,還會嚴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難以使其盡職盡力。所以,放手讓你的下屬去施展才華,隻有當他確實違背你的工作主旨之時,你再出手幹預,將他引上正軌。隻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起下屬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工作業績,而你最終也將贏得下屬的真心擁護。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忙忙碌碌的領導,就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每天忙得團團轉,可是卻不見成效。其實,他們已經陷入了一種不可自拔的漩渦:幹得越多,就越是有更多的工作需要自己親手去做;忙得越厲害,就感覺越來越忙。因為,他們總是擔心自己下屬做不好工作,總是擔心失去對下屬的控製,總是認為隻有自己才知道如何幹,所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去親自做。
行動指導
領導者在用人時,要做到既然給了下屬職務,就應該同時給予其職務相稱的權力,放手讓下屬去幹,不能大搞“扶上馬,不撒韁”,處處幹預,隻給職位不給權力。
“為百穀王”——不可迷戀冰冷的上下級關係
道德經箴言
原文: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譯文:江海之所以能為百川河流所彙注而成王,就是因為它善於處下,所以能成為百川之王。
製度是冰冷的,行政命令是呆板的,上下級關係是產生距離的。因此,企業管理者在領導員工的時候,不能因為自己處於領導者位置而表現出居高臨下、高傲自大。
亨利?福特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企業家”。但是,福特在管理上的專製和他與員工之間的對立狀態,卻使得他的企業蒙受損失。在福特眼裏員工無異於商品,對於不服從命令的員工可以隨時扔掉,反正隻要出錢,隨時能夠再“買進”新的員工。
從1889年開始,福特曾經兩次嚐試創辦汽車公司,但最終都因為管理出問題而失敗。1903年,福特與其他人合作創辦了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後來,福特聘請了管理專家詹姆斯?庫茨恩斯出任經理。在詹姆斯的卓越管理下,1908年,獨霸天下的福特T型車誕生了。隨後,T型車極其迅速地占領了汽車市場,而福特汽車公司也一舉登上了世界汽車行業第一霸主的寶座。
直到20世紀20年代,在近20年的時間裏,福特公司隻向市場提供單一色彩、單一型號的T型車。他的銷售人員多次提出增加汽車的外觀色彩,但福特的回答是:“顧客要什麼顏色都可以,隻要它是黑色的。”
因為不願適應市場需求去改動自己的汽車設計,福特公司就這樣停止了前進的腳步。因為福特的獨斷專行,員工也都紛紛離職,最後連庫茨恩斯也無奈另覓他處。1928年,福特公司的市場占有率被通用汽車公司超越。這個教訓是深刻的。在亨利?福特晚年時,福特汽車公司已經麵臨垮台。
福特的教訓讓我們明白:身為管理者,不可過於迷戀職位的高低與權力大小,上下級關係不要冰冷,在溫情脈脈。員工想要的並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公司,而隻是一個充滿愛的團隊。
企業管理者在領導員工的時候,不能依賴製度的框架而使下屬覺得管理缺乏感情,不能片麵地依靠命令而使下屬產生束縛和限製,不能因為上下級關係而使員工產生距離感;否則,團隊將會層出不窮地產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