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 三月管理者的禦下之道 (2)(1 / 3)

(三)三月 管理者的禦下之道 (2)

1992年就任美國總統的比爾?克林頓,上任後采取的第一項措施是對他的主要行政人員進行團隊精神的訓練。在克林頓政府第一次內閣會議上,克林頓請兩位專家幫助新的內閣成員和諧相處,以提高工作效率。這兩位專家要求內閣成員們帶上自己的簡曆,並談談他們生活中令人振奮的經曆。

在星期六晚上的討論會上,兩位專家又請他們談在簡曆中沒有提到的重大個人事件。這種團隊精神訓練的目的是,讓團隊成員明白自己應如何運用自己的個性特征為群體作出貢獻。因為這些內閣成員以後隻有密切合作才能解決他們麵臨的大量問題,所以克林頓及其內閣成員們認為,他們需要更多地互相學習,從僅僅是一群人變成一個合作互助的團隊。這種團隊精神訓練在4個月後又進行了一次。再往後,就是每6個月開一次例會。

在克林頓連任期間,美國經濟保持了連續108個月的持續增長。在他眼裏,這些來源於團隊的力量。

事實上,美國總統的誕生曆程無疑不是團隊作戰的結果,都是在團隊精神的支持下取得的。雖然社會越來越講究個性化,但這並不意味著協作已經過時。準確地說,應該是協作精神時代到來了。由於追求個性化,人類更需要協作。想要實現自我,就必須融入集體,而集體價值的實現又必須依靠個體間的協作。現在,和諧的團隊精神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一種時尚。

團隊精神的核心是合作、團結、協調、參與和敬業。團隊精神對團隊成員的集體意識具有一種強化作用,能夠形成一種強大的內在凝聚力。團隊成員之間具有強烈的認同感,成員對團隊具有強烈的歸屬感;每個團隊成員對團隊目標、團隊領導和團隊決策都持有肯定和支持的態度;團隊成員認可和接受團隊的共同價值觀,並在實踐中維護和發展團隊的價值觀。

團隊裏的人個性不同,價值觀不同,習慣不同,所以團隊成員之間發生衝突情況時有發生。並非所有的衝突都是壞事,有時候就是需要不同的觀點彼此激蕩才能迸發出改進的火花。如果有一天團隊中的人們都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心聲或喜惡,或者不把這視為一種“毒瘤”而是一種健康的表現時,那整個團隊必會因為多元化而受益。

“企業的長遠利益能夠從和諧的團隊精神中得以實現。融洽的人際關係,舒適的生存環境,處理問題的高效和最佳的精神狀態等,都源於內在世界的高度和諧。是內在世界的高度和諧直接或間接映射到外在世界,才使這些狀態有可能發生。內外世界的高度和諧,是產生一切力量、健康和成就的充分條件,也是必要條件。

行動指導

領導者應努力創建自由、真誠和平等的團隊精神,讓員工在對自身工作滿意的基礎上,與同事、上司之間關係相處融洽,互相認可,有集體認同感、充分發揮團隊合作,共同達成工作目標、在工作中共同實現人生價值。

第二周 體諒下屬,雙贏才是真的贏

“我自然”——信任員工,才能授權成功

道德經箴言

原文: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道德經》第十七章

譯文:業績的前提是授權,授權的前提是信任。

由此可見,信任你的員工,企業的業績才會蒸蒸日上!這也是管理者的一種高情商智慧,即敢於信任你的部屬,真正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我國許多著名的企業家,他們都是主張授權要堅持信任原則的。就好像香港光大實業公司,總經理下設有許多“項目經理”,讓這些人放手去幹,在職權範圍內自主處理問題。

有一次,中國遠洋公司為加收一筆3萬美元的運輸費,打電話找到北京光大公司的一位“項目經理”,這位年輕經理當即拍板同意,遠洋公司的人聽了大吃一驚,一再問是不是要請示一下你們的總經理。得到的回答是:“在我職權範圍內的生意,我說了算!”結果,這件事很快辦成了。

假如光大公司公司在授權中不堅持信任原則,被授權者不敢這麼幹,恐怕這件事就很難辦成了。或者即使辦了,效率也不會這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