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三) 三月管理者的禦下之道 (5)(1 / 3)

(三)三月 管理者的禦下之道 (5)

“事善能”表現在用人上的“無所棄”。老子說:“常善救人,故無棄人。”意思就是看人既看短處,更要看到長處,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優勢,做到人盡其才,這才是用人上的“大仁”、“大愛”。

伊尹是商湯的開國大臣,他幫助商湯打敗暴君夏桀,為建立商朝立下汗馬功勞。他原名叫阿衡,是有莘氏家的奴隸,雖然思謀精奇,才學宏深,卻不為人知。

有莘氏把女兒嫁給商湯時,阿衡作為陪嫁的奴隸到了商湯府中做廚子。一次上菜時,商湯偶然問起他有關烹調的事。阿衡恭恭敬敬、不卑不亢地談起烹調的技藝。商湯見一個廚子把烹調之事講得繪聲繪色、有條有理,就沒有打斷他。阿衡循序漸進,話鋒一轉,不知不覺把話題引向治理國家的道理,商湯越聽越奇。聽到阿衡講王道與霸道同炊火與爆炒的異同時,他毅然決定把國家政事交給阿衡(伊尹)管理。

商湯死後,伊尹又輔佐帝外丙、帝仲壬、帝太甲。太甲是商湯的孫子,當了三年皇帝後,開始胡作非為,亂成湯德政,失民心於天下。伊尹就把太甲放逐到桐宮悔過,自己行攝王政,讓成湯德政重布於天下。三年後,太甲悔過自新,向天下承認自己的錯,伊尹又把政權還給太甲。

太甲死後,伊尹又立其子沃丁為帝。這樣,伊尹成為成湯的五朝老臣。

伊尹如托孤老臣,忠心耿耿佐成湯治理天下。有這樣的人才,國家何愁不富強,帝王何愁不成明君呢?伊尹的忠誠與商湯對他的賞識和重用是分不開的。“士為知己者死”,領導者若要贏得下屬的忠心追隨就應當像商湯一樣,有一雙識人的“慧眼”。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長處,也有短處。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發揮其長處。他知道隻抓住缺點和短處是幹不成什麼事的,為了實現目標,必須用人所長。充分發揮人的長處才是組織存在的唯一目的。作為一個管理者,他的用人決策,不在於如何克服人的短處,而在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每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有些人精力旺盛,認為沒有自己做不到的事。其實,精力再充沛,個人的能力還是有一個限度的。超過這個限度,就是人所不能及的,也就是你的短處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同時也有自己的不足,這就要與人合作,用他人之長補己之短,養成合作的習慣。值得注意的是,在與人合作時,應注意分析別人的性格特點,盡可能使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於自己的工作,也就是他能彌補你的短處,你能補救他的不足。

一個人如果能從事與自己個性相適合的工作,那將是最大的幸事。然而世界上最大的悲

劇在於,大多數人所從事的工作並不適合他們的個性。過去的社會體製限製著個人,使得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現在的社會,選擇餘地越來越大,好多人卻仍然隻是選擇或從事從金錢觀點看來是有利可圖的事業或工作,根本沒有去考慮自己的個性和能力。現在,社會為人們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和寬鬆的發展環境,你可以自由擇業,這樣的機會你一定要把握好,才不會在年老回首往事時感到遺憾。

世上沒有無用之才,隻有因所處的位置不合適而埋沒才能的現象。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能力和每個地方的需要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能力的人,而不同的工作環境也可以培養不同能力的人。一個公司隻有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才能維持上下齊心,共舟共濟,興旺發達的局麵。

行動指導

作為一個管理者,把任務授權給最合適的人是最重要的。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達到人事相宜,是領導者授權的一項重要原則。

“政善治”——引導下屬進行良性競爭

道德經箴言

原文: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道德經》第八章

譯文:當政要善於管理,所做事情要能充分發揮你的能力,辦大事要善於選擇好的時機。

上級最希望下級圓滿完成自己交辦的工作任務;同級最希望互相之間建立起一種攜手並進的融洽關係,在親密無間的友好氣氛中進行良性競爭。

被稱為現代科學管理之父的德裏克?泰勒在費城米德維爾鋼鐵廠當工程師時,有一次他對一個一向很努力的熟練工人說:“傑克,為什麼我叫你做的一件工作這麼慢才做出來呢?你為什麼不能像湯姆那樣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