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月管理者的戰術之道 (3)
企業生存的根本是基礎實力,企業領導者要有長遠策略,一步一步、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發展,貪多嚼不爛。要想發展壯大,穩勝求實方為正道,因為,安全比速度更重要,企業家應該“寧停三分,莫搶一秒”。所以,領導者在實際工作中就要克服急躁的情緒,耐得住寂寞。成功的要點,就是克服對慢的恐懼,一點一點地把夢想握在手中。
正如美國著名的專欄作家查理?庫金先生所說:“成就偉業的機會並不像急流般的尼亞加拉瀑布那樣傾瀉而下,而是緩慢的一點一滴。”更快隻能通過更多努力實現,希望金子超過汗水的想法,有太多幻想的成分。
行動指導
最有價值的事物、最偉大的業績都是在最後才能完成。老子用“大器晚成”來勸告領導者要腳踏實地做好目前的工作,而不能急於求成。
不行而知——運籌帷幄的決策眼光
道德經箴言
原文: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道德經》第四十七章
譯文:因此,聖人不待踐行就有所自知,不待實察就已自明澈,不必多作多為也可坐收事成。
巴克斯頓說:即使在人生中,也和國際象棋一樣,能聰明地預見的人才能獲勝。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曹操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擊破馬超、韓遂等關中聯軍的作戰。
當時,以驍將馬超、韓遂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10餘萬人馬,據守潼關抵抗曹軍。曹操親統大軍進抵潼關,兩軍牌對峙局麵。
曹操從正麵佯攻潼關,同時派徐晃、朱靈,從蒲阪津乘虛渡過黃河,建立了橋頭陣地,從此渡河,曹操自領衛隊百餘人斷後,馬超率步騎兵萬餘人追擊而來,曹軍處境十分危急。
曹操部下校尉丁斐放出大批牛馬,馬超軍爭相取馬,曹操遂在衛將許褚掩護下渡過黃河。後沿河岸立柵,為甬道南進。馬超退守渭口,提出劃河為界的議和條件,被曹操拒絕。曹操堅守不出,使馬超欲急戰速勝不得,再次提出劃地為界的要求。
這時,曹操表麵上假意應允,麻痹對方,實際積極準備,伺機殲敵。曹操利用過去與韓遂的友誼,故意在兩軍陣前和他敘舊;又故意塗改給韓遂的書信,使之落到馬超手裏,引起馬超的疑忌,促使他們內部矛盾激化。
曹操視時機成熟,主動對關中軍發起進攻。先以輕裝騎兵向馬超挑戰,以機動戰法與之周旋,俟其疲憊,將馬超等誘入伏擊地域,然後出動精銳重裝騎兵由兩翼夾擊,遂大破關中軍,斬成宜、李堪等。馬超、韓遂逃往涼州。
曹操運籌帷幄,在這場戰爭中,曹操采納賈詡的建議,親自上演了離間馬超、韓遂的好戲。如果沒有此離間之計,在兩軍最後決戰時,曹軍要想一戰擊潰聯軍還是非常困難的。巧用離間計殲滅馬超、韓遂主力,為控製關中局勢和西取漢中創造非常有利的條件。由此可見,做一個有優秀的管理者,就應該具備運籌帷幄的能力。
作為一個領導,作為一個決策層的人,最關心的是什麼?或者說關心企業運行狀態的時候最關注的是什麼內容?其實就是兩點,一個是快,一個是準。比如說快這個方麵,快可以理解為什麼?可以理解為可以迅速實時的掌握企業運營的狀態;快還可以理解成,比如說企業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迅速做出戰略上的調整,快速的變動,快還可以是行動要快於行業對手。
隨著社會越來越發達,變化日益加快,想要取得成就,沒有遠見是不行的。當一個管理者具備了超強的判斷力和決策力,做事才可能達到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程度。
今天,經濟全球化使企業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這種競爭不僅僅是在產品、價格和品牌層次上的競爭,更是客戶與客戶、供應鏈與供應鏈、知識與知識、管理與管理的競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誰掌握了這種競爭形態的變化並且能夠運籌帷幄,誰就會在企業資金、生產、經營和客戶響應方麵領先一步,誰也就贏得了市場。
管理者都麵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洞察將要發生的變化,並采用一套係統的策略來觀察並分析這些變化,並從中把握決勝機會。這才能在戰略決策的時候看得更高更遠,避免鼠目寸光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