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五) 五月管理者的戰術之道 (4)(2 / 3)

行動指導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不僅要會培養和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人的才能,而且還要做到克服內心因外界環境、親友關係,個人好惡等方麵導致的用人誤區,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

反者道之動——走出隨波逐流的怪圈

道德經箴言

原文: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道德經》第四十章

譯文:正﹑反之間的出入自如,是道的運行特征;柔弱靈動的因勢順導,是道的施用特性。

職場上有這樣的說法,同樣的一個創意、一條新路,走在第一個的是天才,第二是庸才,第三是蠢材,第四就要入棺材了,從中可見跟隨者的悲哀。

有一位雄心勃勃的商人,聽說外地招商引資,就“順應潮流”到該地投資了上千萬。兩年之後,他把所有的錢都虧掉了,最後空手而歸。

朋友問他:“你當初為什麼要到那裏去投資?”他說:“那時候,很多同行爭先恐後地去了,大家都認為那裏的投資條件優越,大有發展前途。我擔心如果不去的話,會失去發展的機會。”

故事中的商人陷入了一個怪圈:別人都去做了,我就必須趕快跟上。事實上,走別人走過的路,很容易迷失我們自己。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太習慣於走別人走過的路,我們偏執地認為走大多數人走過的路不會錯。但當我們這麼想的時候,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

很多人認為,走別人走過的路可讓自己省心省力,是走向成功、創造卓越人生的一條捷徑。於是,這個世界上就湧現出形形色色的追隨者和模仿者,他們總是喜歡依照他人的足跡行走,沿著他人的思路思考。殊不知,“模仿乃是死,創造才是生”。

另辟蹊徑,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意味著你必須麵對別人不曾麵對的艱難險阻,吃別人沒吃過的苦,唯有如此,你才能夠發現別人不曾發現的東西,到達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我們不妨參考以下方法,學會另辟蹊徑,從成功的經驗中吸取有益的啟示:

1學習並超越

抱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盲目模仿他人的經驗,並不能獲得成功。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觀察事物、觀察別人成功經驗的同時,獨創出自己之所見。

2思考上求變

能夠另辟蹊徑的人,其思維富有創造性,善於從習以為常的事物中圖新求異,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3不被當前所牽製

人不要被各種習為以常的說法或前人的思維定式束縛,而要善於提出不同的說法和意見,才能有所創新。成功者之所以會取得驚人的成績,正是由於他們能想到別人沒想到的東西,敢於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正是這一思路使他們能夠跨越障礙,獲得成功。

行動指導

聰明的管理者從不喜歡隨大流,他們總是眼光獨到,另辟蹊徑,在別人還“沒睡醒”之前早已把賺來的錢塞進了自己的口袋裏。他們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能夠把小機會變成大機會,把大機會變成更大的機會。

微妙玄通——深藏不漏 不被看穿

道德經箴言

原文: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道德經》第十五章

譯文:古來善於當士的人們,微妙、幽深而通達權變,深邃得令人難以測識。

距離產生威嚴,管理者要保持適當的神秘感。

黃氏的父親黃承彥聽說諸葛亮想找個老婆,對他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麵,才堪相配。”結果諸葛亮竟然真的當即求親,於是黃承彥便將女兒嫁給了諸葛亮。這位相貌雖醜卻頗具內才的黃氏,卻使諸葛亮終生受益,後來掛印封侯,成就偉業,也得力於賢內助。

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臨行前,黃氏用其父贈給她的一隻大鵬鳥翅做了一把扇子,扇柄上畫著八陣圖,要諸葛亮隨身攜帶。黃氏對諸葛亮說:“你與家父暢談天下大事時,我發現當你說到胸中的大誌,就氣宇軒昂;談到劉備先生想請你出山,就眉飛色舞;一講到曹操,就眉頭深鎖;一提到孫權,就憂戚於心。大丈夫做事情一定要沉得住氣,我送你這把扇子就是給你用來遮麵,擋你的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