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五) 五月管理者的戰術之道 (4)(1 / 3)

(五)五月管理者的戰術之道 (4)

中國目前的市場競爭環境,充滿了腥風血雨、合縱連橫,企業已邁入戰國時代,麵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如何在競爭中提升自我競爭力?顯然,標杆管理是一種簡便易行的好方法。

標杆管理,是指企業為提高自身競爭力,將同行業、同領域內的一家優秀企業作為標杆,向其學習,尋找改進的突破口,樹立學習和追趕的目標,通過資料收集、比較分析、跟蹤學習、重新設計並付諸實施等一係列規範化的程序。

通俗地講,標杆思維就是“拿來主義”,就是以他山之石,來改變自我之玉。國內外很多大型企業已開始逐漸重視這種管理技術和思維模式。當年耐克學習銳步,如今耐克成為了強者;百事可樂向可口可樂學習,如今兩家可樂公司並肩壟斷了市場;沃爾瑪連鎖百貨公司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曾經說過:“其實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從別處學來的。”

標杆思維啟示我們,向強者學習,向成功者學習,可以大大降低我們學習的成本,使創新的過程少走彎路。以強者的經驗為標杆,並將這種經驗模仿、遷移到自己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就會大大提升企業的效益。

行動指導

見賢思齊,才能繼往開來。毫無疑問,對於任何企業而言,都需要向別人學習,都需要“拿來主義”,借鑒別人的經驗,學習別人的長處,從而改善自我績效,實現自我超越。

知人善任——選好人才能用好才

道德經箴言

原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是謂要妙。

——《道德經》第二十七章

譯文:不懂得標榜師範,不懂得善待憑資,雖然對善不善的知見有很深的認識與把握,行為舉措仍將是糊塗之至。懂得這一點是非常精要玄妙的。

管理學上一條著名的定理是 “沒有平庸的人,隻有平庸的管理。”

李嘉誠手下有兩員大將,霍建寧和周年茂,針對兩人的不同特點,李嘉誠對他們做了不同的安排。

霍建寧畢業於香港大學,隨後留美深造。李嘉誠很賞識他的才學,也發現霍建寧是一個策劃奇才,卻不是一個衝鋒陷陣的闖將,於是在1985年任命他為長江集團董事,兩年後提升他為董事總經理,讓他在幕後工作。長江的每一次重大投資安排,股票發行、銀行貸款、債券兌換等,都是由霍建寧策劃或參與抉擇的。

周年茂還在學生時代時,李嘉誠就把其當做長江未來的專業人士培養,並把他送赴英國學習法律。李嘉誠發現他做事幹脆,口才很好,指定他為長實公司的代言人。周年茂雖然看起來像一位文弱書生,卻頗有大將風範,指揮若定,調度有方,臨危不亂。周年茂升任副總經理,負責長江的地產發展。周年茂走馬上任後,負責具體策劃,落實了荼果嶺麗港、藍田彙景花園、鴨利洲、海怡半島等大型住宅屋村的發展規劃,順利實施了李嘉誠的計劃,從而以自己的能力贏得了李嘉誠的信任。李嘉誠將更大的重任托付於他。

李嘉誠善於識人,又能夠把人才放在適當的位置上,這是他的高明之處,也是他管理好下屬的一個良方。有許多領導者常感歎手下無人可用,其實在很多時候不是手下沒人,而是沒有把人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達到人事相宜,是領導者授權的一項重要原則。一個公司隻有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才能維持上下齊心,共舟共濟,興旺發達的局麵。因此,作為一個領導者,一旦你對員工的才能、興趣了解於胸,下一步要做的是針對某項特定的工作選擇適合的人來做,或者為特定的員工安排適當的工作,做到“人得其位,位得其人”,追求人與事的適應。

傳統的管理把人看成一個樣子,僅僅依照工作的製度安排人的位置,結果許多訥於言辭的員工被安排去組織展銷會,許多頭腦裏新點子迭出的員工被安排做財務……作為一名成功的領導應該知人善任,讓自己的下屬去做他們適合的事情,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工作潛能,實現組織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