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五) 五月管理者的戰術之道 (5)(1 / 3)

(五)五月管理者的戰術之道 (5)

上司的一席話,使這位員工受到很大的心理衝擊,此後他以此為鑒,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終成為惠普公司的高層管理者。讓員工被動地接受任務和主動接受挑戰顯然具有截然不同的心理暗示作用。惠普公司正是通過這樣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來管理知識型員工,並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知識經濟時代,作為管理者,必須深入反思和轉型,因為管理對象已發生了巨大變化,管理手段就必須跟進。

惠普公司的人性化管理之道,是對管理知識型員工的典範。惠普公司的管理理念就是讓員工“笑著離開惠普”,他們通過長期的管理實踐,形成了一係列知識型員工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機製。惠普公司提倡讓員工主動去解決問題,他們認為,公司雇傭員工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讓管理者解決問題。因此,高明的管理者會教會他的下屬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替下屬解決問題。

管理者應該善於利用自己的權威,推動團隊的成員,讓他們跑起來,而不是自己事必躬親。因為在多數工作時間裏的大多數工作都需要下屬自主完成。隻有通過親身實踐,他們才能成長。

行動指導

最好的管理之道就是鼓勵和激勵下屬,讓他們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寶藏,善加利用,發揮它最大的神奇功效。

無不為——尊重規律,戰略目標將水到渠成

道德經箴言

原文:無為而無不為。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

譯文:無為就可以因順自然而無不為。

我們要尊重規律,順應天道,戰略目標將水到渠成。

漢高祖劉邦死後,漢惠帝即位,當時輔佐朝政的宰相的漢代開國元勳之一曹參。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請人喝酒聊天,根本就不用心為他治理國家。第一天下了朝,漢惠帝把曹參留下,責備他說:“您身為丞相,卻整天與人喝酒閑聊,要是這樣長此下去,您怎麼能治理好國家和安撫百姓呢?”曹參想了一下回答惠帝說:“您跟先帝相比,誰更賢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說:“我怎麼敢和先帝相提並論呢?”曹參又問:“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蕭何相國相比,誰強呢?”漢惠帝笑著說:“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蕭相國。”

曹參接過惠帝的話說:“既然您的賢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蕭相國,難道我們還能製定出超過他們的法令規章來嗎?”接著他又誠懇地對惠帝說:“現在陛下是繼承守業,而不是在創業,因此,我們這些做大臣的,就更應該遵照先帝遺願,謹對已經製定並執行過的法令規章,我現在這樣照章辦事不是很好嗎?”漢惠帝聽了曹參的解釋後說:“我明白了!”

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製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

這就算曆史上有名的“蕭規曹隨”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尊重規律,順應天道,戰略目標將水到渠成。老子認為明白天地之德,不違背自然之道,與大自然保持和諧,就會得到“天樂”;用平等的態度對待人,順應民心辦事,自然會得老百姓的擁護,就會得到“人和”。

企業的管理存在一些基本的定律,即便是違反了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條,企業就會失敗,企業的失敗往往都是因為違背了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條或幾條。但是,即使遵循了所有這些基本定律,企業也未必一定能成功,因為企業成功隻有必要條件,沒有充分條件。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講,無論應用什麼現代企業管理理論,都必須首先遵循而不是違背這些基本定

律,以它們為戰略起點,隻有這樣,企業才具備了基本的安全。

在企業管理中,經營戰略要順應時代變化;戰略目標要符合時代背景;管理員工要人性化。所有的一切經營活動不可強硬執行,而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與個人意願,否則戰略目標的實現隻能是一句空話。

行動指導

順應客觀態勢,尊重客觀規律,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不胡為、不妄為、不亂為,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無狀之狀——從無序中把握有序

道德經箴言

原文: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