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爾·卡丹的時裝敢於突破傳統,以富於時代感,青春氣息而著稱。在1955年,皮爾·卡丹由於創新而被同行逐出巴黎時裝協會———辛迪加,但他並未因此而停滯追求創新的腳步,與此相反,他加速了他事業的發展。他的設計別具匠心,獨樹一幟,從麵料的選用到款式的設計都統領著世界的潮流。60年代末,他設計出一套女式秋季服裝,以樣子新、料子柔、做工精而被巴黎的時髦女郎和年輕太太搶購一空,在巴黎造成了一時的轟動。因為他的設計刻意追求標新立異,所以,在法國時裝界不時刮起了一陣“卡丹革命”的旋風。
銷售上,皮爾·卡丹實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戰略。從高樓大廈到小小的領帶夾都使用他的名字做商標。如時裝、打火機、手表、地毯、框子、汽車、飛機……幾乎所有有形的美化生活的東西都在他以皮爾·卡丹為商標的經營範圍之內。這種營銷方式.使卡丹的各項經營走向了一條全方位。流動式的發展道路。其效果可謂十分卓著。
有關皮爾·卡丹的發展曆程,拿破侖·希爾概括為:
經營需要創新。
經營需要創新,管理更需要創新。
美國的麥考密克公司就曾經曆過幾乎要倒閉的危機。
公司的創始人W·麥考密克是個個性豪爽的經營者,由於他的管理方式慢慢地不適應於時代了,於是公司逐漸地不景氣,最後陷入了困境。
但就在這時,他突然暴病而亡,公司由他的一個外甥C·麥考密克繼位。新的經理一上任,立即果斷采取措施,加薪、縮短工時等等措施。而職工們皆對他的種種舉措表示感謝。所以,公司的士氣大振,上下一致,齊心協力,在一年內就實現了公司的扭虧為盈。
公司的兩位經理采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前者減薪,令員工產生不滿和抵製情緒;而後者加薪,則振奮了職工的士氣,提高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其結果是顯而易見的。由此可知,創意的好壞,關係著一個公司的命運和前途。要想讓自己的創意擁有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從出乎意料的角度出發,才有可能走出局限,暢遊無限的廣闊空間。
過去有間紡織廠生產呢子麵料,但質量出現問題,成品上竟有許多白色小斑點,導致產品積壓,銷售不出去。這時廠裏的設計人員突發奇想,既然如此,倒不如把這些瑕疵變成裝飾。於是他們刻意將小斑點變大,結果一種新產品“雪花飄”呢子便上市了,而且一時還成為了搶手貨。這種經營策略被該廠職工笑稱為“歪打正著”式。
還有日本一家體育用品公司,也曾采取過這種不符合常規的營銷方式。他們聘請一些非專業人員設計鞋子,由於這些人頭腦中沒有條框的限製,能夠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結果一位足球教練——一個十足的設計外行,競設計出當時風扉一時的一種叫“散步鞋”的產品,並且為該公司帶來了巨額的利潤。
以上的兩個例子,皆是運用逆向思維而取得成功的。
它的益處在於,不受常識或常規的束縛,把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地展示了出來,從而成為新的創意。逆向思維的妙用,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