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保守隻能使人停滯不前(1 / 2)

J·C·彭尼公司即是證明這一真理的典型例子。在那個時候,大眾已日趨信賴信貸消費,並期望能在一家商店買齊所有的需要商品,同時人口也在慢慢地向大城市及其近郊遷移。但,即使是這樣,彭尼公司仍墨守成規,實行現付現買的經營方式,逐漸在競爭對手麵前敗下陣來,直到最後,是一位主管職員冒著被辭職的危險越級上呈了一份批評性的備忘錄,才使得公司如夢方醒,認識到這40年來一貫堅持的路線和方針的弊端。

1902年春季的一個早上,吉姆·彭尼的雜貨店開張了。它坐落於懷俄明州西南角的邊境城鎮內。主人給它取的名字叫“黃金準則”,出處是他父親根據聖經戒律向他提出的一條告誡:“你如何待別人,別人就會如何待你。”開業前,這個年輕人向全鎮發了大量的傳單。開業當天,他的店到了夜時分才打烊,銷售額更是出乎他的意料。就這樣早出晚歸地幹了一年,營業額居然達到兩萬八千多美元。

但在這個小鎮上,彭尼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其實在他來之前,這裏主要是由一家礦業公司控製著的,它所屬的商店在這裏一直處於壟斷地位,由於那兒的大多數業務是以賒銷或公司給發代金券方式成交的。而彭尼的商店則沒有這兩項任務,他所能提供給大眾的,除了上乘的商品什麼也沒有。彭尼也未曾對店麵進行個性化的包裝,他把所有的商品都擺在櫃台上,這樣顧客既看得見,又摸得著,而且彭尼還實行退貨服務———倘若顧客對買回去的商品不滿意,能夠如數退回,並取回貨款。

彭尼並不滿足於隻開一家店。他考慮到要再多開設一些商店。到1910年,彭尼已將公司名由“黃金準則”改為J·C·彭尼公司。這時他的連鎖商店已擴展到26家之多,分布在西郊的6個區。他依舊保持著過去的老傳統,給顧客貨真價實的商品,以及盡可能低的價格。他仍堅持隻用現金交易的政策,也不對門臉做特別的裝修。如此,雖然商品的價格低,公司卻仍可獲利。彭尼為這些分店所選取的環境也是他成功的一大法寶,它們全被設在一些小城鎮中。因為這裏不象大城市那樣競爭激烈,這就更有利於彭尼公司的迅速發展。他隻用了短短的30年,便把分店擴充到了1500家。

盡管彭尼的公司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並在美國中部深深地紮下了根基,但到了50年代,因為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他公司的內部還是出現了一些小的狀況。

西爾斯公司是個不斷進取,效率高的大型企業的樣板。而此刻的彭尼公司在對比了自己同它的銷售額後,發現自己竟差了一大截。

分析其原因後得知,因為他的合夥人所持的保守態度,導致了彭尼公司在二戰後的20年間沒有新的變化,仍固守著老的傳統,實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生意經;而且沒有根據城市市場的崛起而作出必要的戰略調整或轉移。當然,他過去的一些低價位,供真貨等銷售手段還是很受大眾歡迎的。

長期以來,產品種類的多樣化及更新速度都被耽擱了。直到60年代,他的公司仍隻局限在經營紡織品和服裝上。象家用電器、家具、汽車零件等這樣的領域卻從未涉獵到,而這些早已成為西爾斯、沃德公司的經營範圍的一部分。還有一個問題便是,大多數彭尼商店坐落在一些人口較少的小地方,因此對它的業績也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對舊政策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盡管現在公司的存亡還沒受到威脅,但它的利益顯然有所損失。但要想對這種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狀況進行變更,顯然是要付出巨大而且艱辛的努力。

1957年,彭尼公司的一位總經理助理———威廉·M·巴膝給董事會寫了一份備忘錄。這對公司後來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這份備忘錄在現代企業史上也算是一份意義深遠的報告了。此刻,威廉感到公司已到了非變革不可的地步了。所以,他向董事會遞交了一份備忘錄,對公司的保守、陳舊提出忠告。

進入50年代後,尤其在一些大城市,人們的人均收入已普便提高,所以消費品已不隻是那些隻能滿足生活必需的商品。因此,時髦的商品已變得非常關鍵,而這正是彭尼公司所缺的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