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的CIO凱文·特納(Kevin Turner)透露,沃爾瑪還和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開發了基於無線頻率識別技術的(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便宜芯片”,其成本隻有幾美分,這些“便宜的芯片”會代替條形碼,他們會自動告訴係統自己的當前位置——是貨架還是倉庫,而不需要人工介入,“這樣我們就能實現智能驅動的供應鏈”。
2002年,沃爾瑪與NCR的人機工程部一起開發了NCR網絡自助服務亭的係統軟件,沃爾瑪將把3000台NCR網絡自助服務亭部署在沃爾瑪全球的每一家商場及超市。
這種用於禮品注冊的自動客戶服務機,將放置在沃爾瑪珠寶櫃台附近,顧客事先用掃描儀把婚宴、嬰兒或生日紀念所需的物品清單輸入服務機,以便親朋好友購買相應禮品時參考。
2002年末,沃爾瑪、英國超市連鎖店Tesco和美商金·吉利(Gillette)聯手測試新的“智能貨架”(smartshelf)技術,可幫商家實時追蹤存貨數量,還能協助抓賊。這種經過特別設計的貨架,可讀取刮胡刀及相關產品內嵌之微芯片所發出的射頻(radio frequency)波。
智能貨架會掃描貨架上擺的商品,若是存貨數量降到偏低的水位,或是偵測到有人偷竊,就會通過計算機提醒店員注意。沃爾瑪的發言人比爾·沃特茲(Bill Wertz)說,該公司計劃先在麻州布洛克頓的門市測試這款Gillette貨架。沃爾瑪也打算與寶潔合作測試化妝品的智能貨架,但尚未確定進行測試的時間和門市地點。沃爾瑪希望檢視此技術能否提升效率、壓低成本,同時保證貨架上的商品無斷貨之虞。“這可以幫我們壓低成本,正是沃爾瑪向來追求的目標。”沃特茲說。這些標簽很小且經過特別包裝,所以幾乎察覺不出。內含用戶可自行設定的64位碼,可比一般條形碼記錄更多的信息,包括獨一認證碼、在何處製造和何時賣出等數據。
集權與分權
商業企業在未來社會中發展的趨勢必然是形成以信息為基礎的企業。彼得·F.杜拉克認為,以信息為基礎的企業,它不同於以職責權利劃分為標誌的傳統組織,而是以信息係統來規定組織內部人與人的關係,以信息為基礎的企業,它不再按管理跨度進行控製,而是以信息傳遞幅度為管理原則。控製的隻是獲得信息的能力。一個組織隻要完成信息的接收和傳遞任務就無須設置上
下對口的組織層次和人員。沃爾瑪公司極其注意以信息為基礎來劃分內部的權力。
對比在自動化水平低下時,金字塔型企業的組織形式缺乏信息的交叉傳播,信息分散呈水平狀態,而收集的卻是垂直分布狀態。這必然加大管理層次,增多中層經理人員,同時他們又具有很大的控製信息渠道的權利。而信息社會中,以信息為基礎的企業將能更好地發揮信息在組織內的指揮和控製作用,減少管理層次,提高工作效率。在現代企業管理實踐中,美國的花旗銀行、加拿大的梅西—費格森拖拉機製造公司、日本的一些綜合商社,已建立了以信息為基礎的管理機構,近幾年來各大計算機公司如IBM、微軟等紛紛裁員(裁減中間管理層),建立以信息為基礎的企業內部組織體係,實現了公司經營的持續發展。沃爾瑪便是這種趨勢在商業中的典範。
與此同時,信息化對傳統的集權分權的界定實踐運用也提出了挑戰。
傳統管理中,認為基層的信息最全麵(相對於自己的特定崗位),同時又是最不全麵(相對於其他信息源),於是透過中間管理層的信息傳遞便成為極其自然的選擇。由於各級不同管理層次具有各自不同的信息量而導致的集權與分權的界定:各層管理人員(職員)依據各層的信息充分獲得與各層管理目標相當的授權。但現代信息社會情況會出現變化:信息的充分溝通使得各層的管理人員(職員)具有幾乎相同的決策資本,在排除管理水平、教育水平等因素後,即認為每個人都是純粹理性人時,任何一個層次的管理人員都可以根據相同的信息源作出相同的分析、綜合與判斷決策,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已沒有集權、分權、授權的分別和必要。但這種情況在現在不會有,在將來的信息社會中同樣也不會成為現實,在企業經營中,會根據經營管理的需要作出某些對信息源的封鎖,以及讓某些信息的傳遞具有單向性(這一切主要靠物件完成)。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可以縮減中間管理層,同時對各層的分權將更具理性,分權的幅度和範圍將會有所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