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之後,正是秋風瑟瑟之季。杜甫趕到約定的地點,李白早已先到兩天了,而且還帶了另一位朋友——邊塞詩人高適一同前來。老友見麵分外親切。
之後,他們做詩、飲酒、打獵,過了一段讓他們終生都無法忘懷的日子。杜甫後來還寫了很多詩來紀念這一交遊時光。
李白和杜甫之間的友誼更為深厚,他們彼此惺惺相惜,彼此之間敞開心扉,成了真正的知音。但美好的日子總是很短暫,李杜二人又一次分離了。
李白和杜甫最後一次見麵是在公元745年,也就是李白45歲那年的秋天,他們在山東同遊了一些日子。
之後李白決定要重遊江東,而杜甫則準備西去長安,他們在山東石門相互以酒餞別。
在兩人見最後一麵之後,李白還曾參加軍隊,投身報國;而杜甫則帶著妻兒老小,四處漂泊,先後到了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
李白和杜甫一生的交往隻有這麼幾次有限的記載,但是真正相交相知的朋友是不能用相見的次數來衡量的,哪怕他們隻見了一次麵,也會具有永恒的光芒。
真正的友誼是不能用相見的次數來衡量的,哪怕隻見一次,也會具有永恒的光芒。
羊角哀和左伯桃
文/佚名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年冬天,在人煙稀少的千裏荒原上,有兩個相互攙扶的年輕人,正在艱難地向前走著。他們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羊角哀,一個叫左伯桃。
在那個時代,諸侯割據,戰事連連。頻繁的戰爭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羊角哀和左伯桃麵對如此情景,決心施展自己的才幹,救民於水火。他們聽說楚莊王是個賢明的國君,兩個人就相邀投奔他,誰知卻陷在這風雪茫茫的千裏荒原上。寒冷、饑餓、長途跋涉,使體質本來就不大好的左伯桃病倒了。
但羊角哀絕不肯放棄生病的朋友,他扶著左伯桃繼續艱難地走著……兩天過去了,左伯桃的病越來越重,羊角哀也精疲力竭了。他們到一棵大空心樹下,暫避風雪。
羊角哀用身體替生病的朋友擋著風雪,但左伯桃仍然非常虛弱。左伯桃對他說:“好兄弟,與其我們倆都凍餓而死,不如你一個人先走吧,我不能再連累你了。”羊角哀一聽,急了:“我怎麼會丟下你不管呢,我背也要把你背到楚國去!”說著,羊角哀俯下身子就要背左伯桃,左伯桃說:“好兄弟,我們有共同的理想,不論這個理想是咱們兩人共同實現的,還是一個人去實現的,都算達到目的了,你說是不是呢?”羊角哀知道左伯桃的用意,但說什麼也不肯一個人先走。
兩個人真誠地相讓。他們都想把生的機會讓給對方,把死亡留給自己。最後,左伯桃還是說服了羊角哀。
臨行之時,羊角哀抱著左伯桃放聲痛哭,左伯桃催他趕快上路,羊角哀要把所剩幹糧全部留給左伯桃,左伯桃執意不要……羊角哀懷著極為沉痛的心情,訣別了他的朋友。
羊角哀趕到楚國後,便拜見楚莊王訴說原委,隨後立即帶人回到荒原,發現左伯桃已經凍死在空心樹裏。他埋葬了好友的屍體,痛哭而別。
後來,羊角哀在楚國幹出了一番事業。他一直深深地懷念著他的摯友。每當祭日,他都麵對荒原,朝遠方深深一拜,默默禱告:“好兄弟,我一定要實現咱們共同的理想。”
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友情。因為有朋友,我們一路走好。
那年冬天
文/高音
和往常一樣,那年的冬天依然很冷,第一場雪就是在夜裏悄悄地落下的。走在雪中,被白色的光亮所包圍,人也顯得格外精神,卻總是感覺很冷、很冷……
女孩兒原本是不喜歡冬天的,因為她從小身體就不怎麼好。從記事起,冬天裏,幾乎從開始到最後都是在感冒中度過的,總是昏昏沉沉,天天像沉睡去了一般。那些平常的藥,對她來說,根本不起一點兒作用。漸漸地,她也習慣了這些,習慣了感冒。
女孩兒參加工作了,卻不能在父母身邊,她學會了獨立,學會了照顧自己。女孩兒終於長大了,慢慢地脫去了稚氣,但每當一個人寂寞的時候,或者因為寒冷身體不適的時候,她不由得還是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家中的溫暖,對於遊子來說,從心底最渴望的也許就是一份關心和溫暖吧。
女孩兒獨自在雪中漫步,也許是因為她對寒冷的懼怕,加深了她對雪中浪漫的追求,她喜歡看著雪花靜靜地飄落。忽地一個身影跳到她的麵前,她嚇了一跳,原來是她最好的朋友。幾年來,她們一直保持著一種很好的友情,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有了好友的陪伴,便不再孤單了。她們互相關心著對方最近的發展,不知不覺身後全留下她們倆的腳印。好友好像突然想到了什麼,從包裏麵掏出來一個東西,非得讓女孩兒閉上眼睛。女孩兒很乖地把眼睛閉上了,好友把一個暖融融的東西圍到了她的脖子上——是圍巾,女孩兒睜開眼,看到了一條很漂亮的帶著小花的圍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