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倫成名後,並未因此而自滿,她繼續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1900年,這個20歲的學習了指語法、凸字及發聲,並通過這些方法獲得超過常人的知識的姑娘,進入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她說出的第一句話是:“我已經不是啞巴了!”她發現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興奮異常,不斷地重複說:“我已經不是啞巴了!”四年後,她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受到大學教育的盲聾啞人,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海倫不僅學會了說話,還學會了用打字機著書和寫稿。她雖然是位盲人,但讀過的書卻比視力正常的人還多。而且,她寫了七本書,比“正常人”更會鑒賞音樂。
擁有堅強的意誌,完成生命的自我重塑,她的信心來源於哪兒呢?來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她是那麼的弱小,極度的自卑,可最終卻有如此成就,不但戰勝了自我,還創造了生命的奇跡。海倫的觸覺極為敏銳,隻需用手指頭輕輕地放在對方的唇上,就能知道對方在說什麼;把手放在鋼琴、小提琴的木質部分,就能“鑒賞”音樂。她能以收音機和音箱的振動來辨明聲音,又能夠利用手指輕輕地碰觸對方的喉嚨來“聽歌”。
如果你和海倫·凱勒握過手,五年後你們再見麵握手時,她也能憑著握手來認出你,知道你是美麗的、強壯的、體弱的、滑稽的、爽朗的,或者是滿腹牢騷的人。
這個克服了常人“無法克服”的殘疾的“造命人”,其事跡在全世界引起了震驚和讚賞。她大學畢業那年,人們在聖路易博覽會上設立了“海倫·凱勒日”。她始終對生活充滿信心,充滿熱忱。
從運動員到演員
文/佚名
著名的標槍運動員邁克·蘭頓出生在一個與常人不一樣的家庭裏,父親是個猶太人(十分排斥天主教徒),而母親卻偏偏是個天主教徒(卻又十分排斥猶太人)。他小時候,母親是個偏執狂,經常鬧自殺,偶有火氣,拿掛衣架打他出氣。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他從小就有些膽怯而且身體虛弱。
還在邁克讀高中一年級的時候,一天,體育老師帶著他們班的學生到操場教他們如何擲標槍,而這一次的經曆從此改變了他後來的人生。在此之前,不管他做什麼事都是畏畏縮縮的,對自己一點自信都沒有,可是那天奇跡出現了,他奮力一擲,隻見標槍越過了其他同學的紀錄,多出了足足有30英尺。就在那一刻,邁克知道了自己大有可為,在日後麵對《生活》雜誌的采訪時,他回憶道:“就在那一天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我也有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的地方,當時便請求體育老師借給我這支標槍,在那年整個夏天裏,我就在運動場上擲個不停。”
邁克發現了使他振奮的未來,而他也全力以赴,結果有了驚人的成績。
那年暑假結束返校後,他的體格已有了很大的改變,而在隨後的一整年中他特別加強重量訓練,使自己的體能往上提升。高三時的一次比賽,他擲出了全美國中學生最好的標槍紀錄,因而也讓他贏得了體育獎學金。
有一次,他因訓練過度而嚴重受傷,經檢查證實,必須永久退出田徑場,這使他失去了體育獎學金。為了生計,他不得不到一家工廠去擔任卸貨工人。
不知道是不是幸運之神的垂青,有一天他被好萊塢的星探發現了,問他是否願意在即將拍攝的一部電影——《鴻運當頭》中擔任配角。當時,這部影片是美國電影史上所拍的第一部彩色西部片,邁克應允加入演出後從此就沒有回頭,先是演員,後來成為導演,最後成為製片人,他的人生事業就此一路展開。一個美夢的破滅往往是另一個未來的開始,邁克原先有個在田徑場上發展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引導著他鍛煉強健的體格,後來的打擊卻又磨煉了他的性格,這種訓練卻成了他另外一個事業所需的特長,使他有了更耀眼的人生。
由運動員到演員正是憑借一種毅力,不斷努力,從不放棄。他在一個美夢破滅時不是自暴自棄而是為下一個目標做準備,時刻為新目標而努力。
永不放棄
文/佚名
這是美國北紐約州小鎮上的一個女人的故事。她從小就夢想成為最著名的演員。18歲時,在一家舞蹈學校學習三個月後,她母親收到了學校的來信:“眾所周知,我校曾經培養出許多在美國甚至在全世界著名的演員,但是我們從沒見過哪個學生的天賦和才能比你的女兒還差,她不再是我校的學生了。”
被退學後的兩年,她靠幹零活謀生。工作之餘她申請參加排練,排練沒有報酬,隻有節目公演了才能得到報酬。但在她參加排練的每個劇目公演前,人家總是把她叫到一邊,對她說:“你沒有天賦和才能,不能參加。”
觀眾看到的不是露茜麗·鮑爾早年因病致殘的跛腿和一臉的滄桑,而是一位傑出女演員的天才和能力,看到的是一個永不放棄的人,一位戰勝了一切困苦而終於取得非凡成就的偉大人物。又過了兩年,她得了肺炎。住院三周以後,醫生告訴她,她以後可能再也不能行走了,她的雙腿已經開始萎縮了。已是成年人的她,帶著演員夢和病殘的腿,回家了。
她堅信自己有一天能夠重新走路,經過兩年的痛苦磨煉,無數次的摔倒,她終於能夠走路了。又過了18年——整整18年!她還是沒有成為她夢想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