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就問:“有沒有可能是因為你想得不周到,一次很好的學術交流給攪黃了?”
在這裏,崔永元先讓這位女嘉賓發泄了心底的不滿,而又用假設的方式,隱諱地指出了女嘉賓的想法的偏激,更調節了因此導致的難堪的氣氛。
一些人和別人交流,把自己放在居高臨下的位置,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他們對別人的談話會進行判斷,甚至強硬地、武斷地下自以為是的結論。“這些年,您一個人生活得太孤獨了。”說話的人的表情中帶著一種廉價的憐憫。
“不,我一個人生活得很好,一點都沒有感到孤獨。”對方絲毫不領情。
說話的人依然很執著:“鬼才相信呢。”
如果麵對這樣的談話對象,那我們很可能三句話後就會拂袖而去。
所以無論談話還是做采訪,都要設身處地挑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才能順暢地進行下去,否則隻會是相反的效果。
還有的人在和別人交談時,就像個小學生,腦子裏裝著十萬個為什麼,什麼都問,結果弄得對方煩不勝煩,最後很可能不歡而散。
事實上,和別人交談,要看得懂對方的情緒,挑一些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以“真誠”的態度,以“合作”的心態,發自內心、實在地和對方交流,這樣,對方才會感到親切和產生交流的願望。
乾隆年間,林爽文在台灣興兵起義,負責鎮壓的部隊屢屢受挫,引起了乾隆的擔心,他表示要禦駕親征。
和珅在乾隆身邊,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不就是一幫蟊賊嗎?偌大的一個朝廷誰都管不了嗎?非要讓皇帝禦駕親征,這不明擺著大清國太弱了嗎?如果禦駕親征,朝廷勢必會亂作一團,因此和珅想出一個理由,阻止乾隆。
和珅很快轉起腦筋,如果乾隆不去,誰能鎮壓下去呢?得想個辦法,既能說到皇帝的興趣裏,又能解決問題。
和珅說的話大意如下,皇上,台灣戰事不佳有其深刻的原因,這麼多年來,您愛民如子,輕徭薄賦,人頭稅都免了,隻征一點地稅,哪裏找到您這麼好的皇上?但是台灣不一定知道您的仁慈啊,不一定知道您的恩德,原因在於當地官員,您派去管理台灣的人他沒有把您的恩德帶到台灣,所以才有人起義。依奴才愚見,最好還是兩手準備:繼續用兵;裁撤台灣官員,重派新的官員,把您的仁德帶給台灣人。
寥寥數語就說透了皇帝的心,最後乾隆決定派別人去征討,同時,撤換了台灣的官員。
先查看對方的情緒在哪裏出了問題,找出對方感興趣的問題,並幫助其解決,對方聽了怎麼會不中用、不愛聽呢?在這一過程中,和珅很清晰地解決了三個問題:阻止了乾隆的親征;誇了乾隆的功德仁義;指出了起義的症結和破敵的方略。這樣向皇帝進言的下屬,能被皇帝幾十年如一日的喜歡嗬護,一點也不足為怪。
談話時多叫“對方的名字”
人們認為,自從柏拉圖和蘇格拉底以來,多數人都覺得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會對包含其名字的話語給予更多的注意。此外,稱呼對方的名字也可以讓對方覺得你的讚揚是專門針對他的。
在和陌生人交往的過程中,記住對方的名字很重要。隻要能夠記牢對方的姓名,可以快速拉近彼此的距離,使對方對你產生良好印象。
無論對哪一個人而言,他的名字都是語言中最甜美、最重要的聲音。認真記住別人的名字,能讓你結交更多的朋友,開拓更多的道路,使你的事業更加成功。
魯豫:“你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十五分鍾!”所以在做節目的時候,她會時不時地叫一下對方的名字。
梁靜茹在上《魯豫有約》的時候,魯豫就時不時地說“靜茹”,讓梁靜茹感到分外親切。她們還聊到梁靜茹的婆婆,大談婆媳關係,而魯豫為了給梁靜茹一個驚喜,還現場連線了梁靜茹的婆婆。誰知道,梁靜茹的婆婆也是一位說話高手,一開始說話就先誇:“靜茹是一個非常細心,非常貼心的女孩。”接著魯豫還專門問一下這個婆婆對兒媳的看法,婆婆又說:“靜茹給我第一印象是非常溫柔、體貼,自從結了婚以後,她就變得很開朗,還很勇於表現。”
估計不光梁靜茹,就是在場的觀眾也都能被這位婆婆給俘虜了!熟記對方的姓名,在任何時候,都是一件不能疏忽的事情。記住對方的名字,並把它叫出來,等於給對方一個很巧妙的讚美。在和陌生人交往時,這一點尤為重要。